般未经过禅修训练人很难把握自己心念,总会不由自主地攀缘外境。没有定力而企图在喧闹之中不散乱,几乎是不可能。对初学者而言,寂静处远离诱惑和嘈杂,是帮助生起禅定理想环境。前辈修行者们也再赞叹寂静之地殊胜功德。
如果能安住,能不离清醒觉知,则切行动都可以是禅定。
6.智慧
般若空性超越文字,从感受上来说,它比较接近于内心极度开放状态,清明、辽阔、不固执、不僵化、不拒绝、不期求、不留恋。切皆有可能。
以开放、清明心去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你将体会到无所不在空性。
在他们面前该多难为情。”
3.忍辱
行为精准意味着们须保持正念,不轻易对状况下评断、做反弹,这正是忍辱要义。
任何情况都能适应,任何可能性都会被接受,大乘修行者内心始终是开放。没有趋避,所以没有恐惧,也不会不耐烦。他心太柔韧、开阔,可以无忧无惧地包容切。修忍辱波罗蜜行者就像大地,因为有承载万物能力,才匍匐在万物脚下。
4.精进
们很真诚地发菩提心,愿意从此走上大乘菩萨道,可心底还是窃窃希望情况旦变糟,自己有路可退。这毫不奇怪,总想开溜是们贯反应。如果不是假设有路可退,们恐怕什事都不敢做。然而,在们世界里,时间是单向,人生根本就是条单行道。任何事情发生就无法重来,们也无路可退。菩萨戒帮助们放下早先自欺。
如果真相信轮回中所有众生在本性上皆与诸佛无别,就该知道在与众生关系上,们早已别无选择。
菩萨戒不是无中生有,事实本来如此,受戒前后发生变化只是们心态。
受戒意味着们不再以为自己与众生是割离,不再相信自己与众生能割离开。这个认识如此鲜明有力,不断鼓舞着们尚
通过布施,们学习放下贪著;执著减轻,行为便不那容易造成伤害,这是持戒;不容易起嗔恚心,这是忍辱。生活中由此而来变化令人欢欣鼓舞,于是们六度之行进入个新阶段:欢喜、持续修行阶段。
精进不是因为必须而勤奋去做事。
们对自己创造力,对自己变化充满兴趣,因而想知道更多。如果生活过于繁复,妨碍这种求知,们便欢欢喜喜地让生活简单。如果这种求知需要辈子,们便辈子欢欢喜喜地走在求知之路上,不因为旅途艰辛漫长、看不到终点也似乎没有终点而着急、沮丧,这就是精进。
5.禅定
禅定是指舍弃散乱。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