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是唐军刚刚全部占
打完高句丽这仗,李勣再也支撑不住。
他也该颐养天年。
苏定方比他还大两岁,已经七十有二。
这两位年纪,就算在后世都是爷爷辈。
何况在此时。
也是大唐幸运。
在古时,古人寿命远不如后世,四五十岁,已经可称高龄。
到六七十岁,还能提刀上阵,那简直是个奇迹。
而这样奇迹,在李世民、李靖、李勣、苏定方等将领身上,再上演。
简直是上天眷顾大唐。
在李治掌握大权后,大部份老臣受到猜忌,刘仁轨这种恶长孙无忌,反而进入李治眼中。
后来战事需要,刘仁轨弃文从武。
但他少年神童,乃文武双全之才,很快便摸清兵法门道,指挥作战,无往而不利。
可惜,刚有好转,又得罪李义府等人。
好不容易在百济作战扬名,已经年过六旬,早过个人身体和精力最巅峰时候。
半是火,半是挥刀耀武扬武士兵。
苏大为立于城头,看着这切,默然不语。
“都督!”
听到有人喊自己,苏大为转头看去,眼看到带方刺史刘仁轨,手按刀柄大步走上城头。
这员老将已经年过六旬,满头白发,在风中起舞。
随着这两位支撑大唐半壁名将老去。
唐军将领中,确实会出现阵青黄不接情况。
至少最近几年,唐军中,还没有任何个人,能接替苏定方和李勣位置。
能够统领全局,打那种以少胜多灭国级大战。
苏大为走神时候,刘仁轨已经走上城头,站在他身侧,向下看看。
但凡苏定方或者李勣未能撑住,在六十以后卧病在床,或者病亡。
那大唐对外征战和灭国历史,只怕都要大大改写。
不过,时间走到龙朔三年,随着大唐征服高句丽。
属于老代名将荣光,已经快要走到尽头。
李勣今年已经年逾七旬。
李治朝有个奇特现象,就是批扬大唐国威名将,年纪都在六旬开外。
像之前苏定方、程知节、李勣。
苏大为熟识刘仁愿、刘仁轨,还有至今尚未见过萧嗣业、刘伯英、程名振、契苾何力,阿史那社尔这些名将,藩将,无不都是过六十耳顺之年。
高宗朝前期,正是靠着这些老将、名将,才支撑起大唐武德。
这是太宗李世民为李治留下遗产。
但是精神依旧健旺,两眼炯炯有神。
颔下白须倔强翘起,显得极为强硬。
刘仁轨本是文臣出身,在太宗朝直以直言敢谏而闻名。
后来因为敢谏在朝中得罪长孙无忌党,因而被贬。
岂料后来因祸得福。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