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起点,出现在长江流域;文化基础,倚重于黄河流域。过很久才发现,远年故乡,应该在甘肃武威,也就在四百毫米降雨量分界线外侧。这来,这三条天地之线,也成自己生命线。
恍然大悟,原来从祖辈开始,就是队生态流浪者。怎会那决绝地辞职远行到甘肃高原,以“文化苦旅”来延续千百年生态流浪?似乎是冥冥中安排。
五
踏遍中国文化条条天地之线,容易为中华文明产生点遗憾,那就是对海洋文明疏离。黄河、长江是农耕文明杰出代表,长城代表着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隔墙对话”,而海洋文明,则始终未能成为主角。
这点,直成为某些中国评论者批判热点。他们赞颂古希腊、古罗马海上战迹,羡慕地理大发现之后西班牙、葡萄牙
,中华文明三条天地之线,也就是黄河、长江、长城。
四
从长城内侧农耕文明来看,侵犯总是坏事;但是,从长城外侧游牧文明来看,用马蹄开拓空间,正是自己文明本性,不应该受到阻拦。于是有战争,有长城内外系列奇特历史。
干燥和湿润发生摩擦,寒冷和温暖拔出刀戟,马鞭和牛鞭甩在起,草场和庄稼展开拉锯……
冲突是另种交融。长城内外冲突和交融正是中国文化核心主题,其重要,远远超过看起来很重要邦国争逐、朝代更替。平生走得最多、写得最多,也恰恰是这些地带。
例如,反复考察鲜卑族入关后建立北魏,发现它不仅保护汉文化,而且让汉文化具有马背上雄风,与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结合,气象大振,使中国终于走向大唐;
还反复考察清代康熙皇帝建立热河行宫,发现它不仅年年让统治集团重温自己起步生态,而且还让各种生态友善组合,避免冲突;
又考察敢于穿越长城北漠、沟通千里商贸晋商故地,明白中国本来有可能通过空间突破而获得财富,提升生态……
这些考察所写成文章,都在海内外产生不小影响。
基于对长城内外异态文明兴趣,渐渐对切异态文明都产生向往。只要有机会就会次次赶去,考察它们对峙和结亲,并追踪后果。为此,孤单足迹,遍布云南、广西、贵州、辽宁、黑龙江、吉林、内蒙古,以及非常喜爱新疆。按照传统汉族学者说法,那是边缘地带、塞外地带,甚至干脆说是“无文地带”。他们错,因为最重大文化现象,都产生于异态对接之中。小文在他们身边,大文在远方旷野。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