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曾使他父母陷入困境,不单是指经济方面,主要是指舆论。二十年前中国,爱情羞羞答答常被认为是种不得不犯错误;尤其对知识青年,来到农村广阔天地尚未大有作为,先谈情说爱,至少会被认为g,m意志消沉。g,m、进步、大有作为,甚至艰苦奋斗,这些概念与爱情几乎是水火不相容;g,m样板戏里英雄人物差不多全是独身。那时候,爱情如同名逃犯,在光明正大场合无处容身;戏里不许有,书里不许有,歌曲里也不许有。不信你去找,那时中国歌曲里绝找不到“爱情”这个词。所以,看着这位年轻朋友,心里不免佩服他父母当年勇敢,想到他们艰难。
但是二十岁上下人,不谈恋爱尚可做到,不向往爱情则不可能,除非心理有毛病。
当年们同去插队二十个人,大刚满十八,小还不到十七。们从北京乘火车到西安、到铜川,再换汽车到延安,路上嘻嘻哈哈,感觉就像是去旅游。冷静时想想未来,浪漫诗意中也透露几分艰险。但“越是艰险越向前”,大家心里便都踏实些,默默地感受着崇高与豪迈。然后互相鼓励:“咱们不能消沉。”“对对。”“咱们不能学坏。”“那当然。”“咱们不能无所作为。”“个人能力有大小,只要……”“咱们不能抽烟。”“谁抽烟咱们大伙儿抽谁!”“更不能谈恋爱,不能结婚。”“唏——”所有人都做出副轻蔑或厌恶表情,更为激进者甚至宣称辈子不做那类庸俗勾当。但是插队第二年,们先取消“不能抽烟”戒律。在山里受天苦,晚上回来常常只能喝上几碗“钱钱饭”,肚子饿,嘴上馋,两毛钱买包烟,够几个人享受两晚上,聊补嘴上欲望,这是最经济办法。但是抽烟不可让那群女生看见,否则让她们看不起。这就有些微妙,既然立志独身,何苦又那在意异性评价呢?此节不及深究,紧跟着又纷纷唱起“黄歌”来。所谓黄歌,无非是《莫斯科郊外晚上》呀,《卡秋莎》呀,《灯光》《小路》《红河村》等等。不知是谁弄来本《外国名歌200首》,大家先被歌词吸引。譬如:“条小路曲曲弯弯细又长,直通向迷雾远方,要沿着这条细长小路,跟随爱人上战场……”譬如:“有位年轻姑娘,送战士去打仗。他们黑夜里告别,在那台阶前。透过淡淡薄雾,青年看见,在那姑娘窗前,还闪烁着灯光。”多美歌词。大家都说好,说点儿都不黄,说不仅不黄而且很g,m。于是学唱。晚上,在昏暗油灯下认真地学唱,认真程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