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pin到PIN
历史上第个在经济学作品中被分析讨论东西是什呢?黄金?土地?银行?或国际贸易?
答案是pin。
这里讲pin,是针,不是PIN(密码)。不过这个金属小物件大多数人都不会用到,除非你头发很长想夹头发,或者想自己做衣服。
针制作,是亚当·斯密(AdamSmith,1723——1790)《国富论》开头第章主题。这本书被公认为(尽管是错误)1第本经济学著作。
亚当·斯密开篇就点明,财富增长源于生产力(率)提升,而生产力提升靠是更高程度劳动分工(divisionoflabour),也就是将生产流程分割成个个更细、更专业工序(parts)。他认为,劳动分工从三个方面提升生产力。首先,通过重复做同两个作业,工人对他们任务越来越擅长,越做越快(熟能生巧);其次,通过专业化,工人不需要花时间在不同工作之间转换,比如移动身体或走神(节省转换成本);最后,对生产流程细分,能够让每个步骤都更容易自动化,速度超人(机械化)。
为说明这点,亚当·斯密以针为例。他说他见过个小厂,10个人分工生产针,每个人负责到两个工序,天下来可以生产48000枚,平均每人生产4800枚。而如果让他们独立完成整个生产流程,每人天最多做20枚。
斯密说制针是最微不足道例子,之后他举例说明其他产品劳动分工有多复杂。但不可否认是,在他生活年代,十个人在起完成枚针制造已经非常酷,至少酷到可以被写进本后来被公认为开创门全新学科杰作第页。
在接下来两个半世纪里,在机械化和化学工艺推动下,生产技术有巨大发展,制针行业也不例外。斯密之后两代,工人人均产出接近翻番。19世纪数学家、电脑先驱查尔斯·巴贝奇(CharlesBabbage)紧随斯密脚步,于1832年研究起制针业。他发现,每个工人平均天产针8000枚。150年后,根据剑桥大学经济学家克利福德·普拉滕(CliffordPratten)在1980年研究2,技术进步又大大提升生产力,人均每天产针80万枚,是1832年100倍。
同产品生产力提升,其实只是故事部分。今天们生产许多东西,是在斯密年代生活人只能想象,比如飞机,甚至是他们所不能想象,比如芯片、电脑、光纤以及其他大量科技。其中些科技,使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