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文学巨匠写过句经典废话:棵是枣树,还有棵也是枣树。
不是亵渎这位巨匠啊,而是在描述帅朗生活时,要抄袭这句经典废话格式,比如:帅朗去年是单身、今年也是单身;再比如:帅朗上周在失业中、本周也在失业中;还比如:昨天中午吃盒饭、今天中午吃也是盒饭……诸如此类语句能形容出很多来,不是非要用这句废话形容,实在是生活就是类似这种废话重复,说来说去都是乏善可陈。这好像也从个侧面旁证为什“给力”能成为个流行词,原因也是显而易见,现实无力感太强,活得没劲呗。
其实帅朗生活原本不是这样,假如倒退三年、五年甚至时间更久点,他生活都不至于这乏味……如果可以用假如来重新设计过去生活,或许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
最早,记得是上初中那年父母离婚,假如那年父母没离婚,假如父亲不是个铁路乘警难得着家,没准自己不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不过初中时像他这样寄宿学生不少,似乎把自己后来没出息归咎于此也说不通,不提也罢。
假如十年前,也就是初中毕业那年,如果当时考个重点高中什,没准生活会有所改变,不过现实是天资实在欠缺,勉强上个郊区十七中,这所中学像他本人样,不入流类型。
上就上吧,那学校也不是就没有好学生,假如当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能考个像样本或者热门专业也罢,不过又是个事于愿违,郊区十七中靠近铁路西区,学校多半包括帅朗都是铁路子弟,这帮子铁路子弟扎堆比爬货车吃铁路游击队还野,拜把子拉帮结派,打架翘课抽烟喝酒,结伴到铁路工区偷废铁废钢换钱,不该学都学会,偏偏该学语数外理化啥都没学会,要不是当乘警老爸把他送回信阳老家多补习年又每年多交几万块学费上中大扩招三本,没准这辈子教育程度栏到高中就终止。
少年时代留下记忆很简单,不是和谁打架就是回家被老爸打,生活绝对不像现在这乏味。
从郊区到城区,从中学到大学,生活为这个曾经问题少年展开全新页,假如在上大学时发奋图强也不耽误,这所学校虽然不怎地,不过也不缺考公考研考托福出国,可事实又次证明“泰山易移、本性难改”老话,大学里安生年,第二年就发生震惊全校群殴事件,起因是餐厅打饭学生间发生口角,体育系某男扣中文系某男饭盆,据说俩人同时追个妞本就有旧怨。中文系某男气不过带着同室群才子上宿舍说理,文学才子遇上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