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囡便对父母说:“原说七年期满,恩师便来接引。女儿先意,恩师到,即可同行,否则绝食而死,自去寻找。适承师命,尚须在父母膝前承欢十载。那时女儿已十六岁
,爹妈譬如将女儿嫁在远方,或是优昙大师未曾送回,也就罢
。现在还有十年光阴,可以常承欢笑;便是他年回山之后,每年也须归省
次。此乃命数中注定,尚望多放宽心,以免女儿更增罪戾。”说罢,痛哭起来。阿福夫妻见状,越发心疼,双双抱住井囡,悲哭不止。芬陀大师道:“贫尼有事普陀,未便久羁。常言道:‘
子得道,九祖升天。’况且十年之期,岁月悠长,以后又不是不能相见,贤夫妇何必如此悲哭?请暂退出房,容贫尼传
令女禅功道法,便即去也。”井囡更在怀中低声泣诉:“如误
事,恩师
去,
便死也。”当时阿福夫妻也不知如何才好,早料井囡不是常人,今日这位老师太定又是神佛点化,不敢违抗,只得含悲忍泪,行礼走出。芬陀大师又叮嘱:“今日之事,不许在人前走漏,使令爱在此存身不得。”然后闭门传道。
家人在房外,先听井囡转悲为喜,低声询问
几句,入后便不闻声息。从门缝中偷看,只见金光闪
几闪,益信那尼是个神佛降凡,又欢喜,又担心。延
顿饭光景,井囡开门出来,进房
看,哪有芬陀大师踪迹,
问才知已驾遁光飞走。行时吩咐井囡,改名杨瑾,不许泄漏机密。全家惊叹,望空拜祷
阵。好在阿福居家勤俭,身虽富有,仍守乡农本分;儿女众多,俱已成长;家中未用
个闲人,长短工俱在地里,并无外人在侧。只须叮嘱好
众儿女,均知说出于杨瑾有害,不敢传扬出去。
这些奇迹,俱看在阿珍眼里,向道之心越发坚诚。先是低首下心,再三恳求杨瑾传她道法。又禀明父母,借伴为名,终日厮守不离。挨到杨瑾遣她不去,没奈何,只得自己用功时,她也学着闭目打坐。无师之学,也不问其对否,只是味坚苦自持。后来杨瑾见她向道心坚,
晃半年,总是随定自己起坐,毫不退缩,不由动
怜惜,才向她说明,只教她
个,每晚无人之时传授,不可向别
兄弟姊妹提起。阿珍自是喜出望外。
阿福夫妻原因杨瑾孤身独往后园,每日养静,除晨昏定省外,不愿人进她房,难得阿珍能耐心烦,与她做伴,两姊妹又极相得,自然心喜。不但不去过问,反嘱儿女:“小妹妹是神仙下凡,家全靠伊
个人兴旺起来。现在只要阿珍陪俚,除开日常见面,大家弗要进去,搭俚多盘多话。”众儿女本来敬她如神,自是遵命不迭。这
来,杨瑾更少
俗扰,得以安心学道,又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