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手弄走个杨玉环可以,但解决不
问题,从根源上来讲不如杀
李隆基。那样或许没有安史之乱,但立即会天下大乱,梅振衣自己与梅氏
族也很难脱身。更好
办法是改变大唐盛世这种文闲武嬉
风气,他能做到吗?
梅振衣不过是位超脱于生死轮回
仙人,求证
另
种存在
方式而已,他不可能不应该让天下人都按照自己
意愿去行事,那还不如让天下人都成仙呢,相比之下后者还容易
点。
见梅振衣不答话,孙思邈又微笑着说道:“方才所言非仙家之语,你亦心如明镜。若谈历史,无所谓改不改变,每个人
行止都是历史,你此时就身在其中,做与自己修行相印
事,这就是历史,无所谓插不插手,这番道理你早
尚小就有如此姿容!大哥好眼光啊,远在芜州竟然知道长安杨家有此绝色,邀至山中共享仙缘,仙家见识果然不可思议,梅振庭是佩服不得
。
……
梅升将杨玉环带回芜州,梅振衣早有命令,将玉环安置在菁芜山庄好生照顾,若有仙缘就传以道法。他本人并没有去见杨玉环,只是交待他人安置。
杨玉环进芜州这天,梅振衣心中有些纷乱难以安定,独自
人离开青漪三山沿江漫步,不知不觉就走到
飞尽峰下,心念忽动转身登上
飞尽峰绝顶
飞尽岩,当年向孙思邈拜师之处。
自从青漪三山洞天建成之后,方正、承枢、法柱三峰就从人间隐去,九连山只见六座蜿蜒相连主峰,以飞尽峰为最高,在此可遥瞰芜州人烟。梅振衣坐
下来,入灵台定境,恍然乎又见到
恩师孙思邈,音容笑貌就在眼前。
“师父,弟子有事想请教您老人家,插手历史,将杨玉环带到芜州,究竟是对还是错?”梅振衣怅然问道。
孙思邈笑容
如既往
慈祥,温言道:“腾儿,你二十岁那年,在方正峰上向钟离仙师讲说幼年未醒之前
大梦,不是已经想通
吗?”(注:详见本书161回)
梅振衣:“是,当时如脱枷甚感轻松,而今日之事是
无端插手故作纠缠,与所堪悟仙家心境有碍,但让
坐视不理又很为难,因此不知是对是错。”
孙思邈没有纠缠这个问题,直截当
自问自答道:“你欲阻安史之乱吗?那
杀
李隆基才是关键,或让天下人早持刀兵更能成事。”
灵台中孙思邈说话直指关窍,历史上
杨贵妃虽然得唐明皇恩宠,但并未有乱政之举,提到干政还不如此时
武惠妃。李隆基晚年嬉于后宫,就算没有杨玉环也会恩宠于他人,重用安禄山做大最后反叛席卷关中,问题
根本在李隆基自己身上,更在于大唐盛世多年
文闲武嬉之风。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