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梦反映彼得内心冲突,向他指出他之后所(不大情愿地)遵循做法。因此,他造访科尼利乌斯家,坦率地告诉他自己内心冲突,并指出束缚他部族禁忌。最后,他才询问科尼利乌斯为何如此紧急地邀请他过来。
科尼利乌斯说话时,彼得为他真诚和正直所感,说道:“真看出神是不偏待人”。于是,彼得向他们布道。科尼利乌斯及其同僚对基督教热情也逐渐增长。彼得和他犹太伙伴们对此“就都希奇,因听见他们说方言,称赞神为大”。最后,彼得为这些异邦人施洗——即使这很不寻常。
在彼得回到耶路撒冷后,他犹太同胞愤怒地质问他为什要这样做,指
强大、优越组织而依附于它,很可能是威权人格标志,这些动机可能与高度偏见有关。而由于教会关于兄弟情谊基本教义真诚地表达自己信念,而归属于教会者,很可能是更宽容人。因此,“制度化”宗教观念和“内部化”宗教观念对个体而言,具有截然相反作用。
西蒙-彼得案例
宗教对偏见两面性作用,能够通过《圣经》中使徒彼得经典故事得到生动诠释。11在教会成立早期,基督教徒对福音普世性感到困惑。《新约全书》只是属于犹太人群体吗?其他族群是否也是其受众呢?基督和他早期门徒都是犹太人,而基督教框架也是基于犹太教。因此,很容易将基督教视作为犹太人所专属种救赎教义。更重要是,当时犹太人对所有非犹太人都持有强烈偏见,甚至信仰基督教犹太人也自然地认为外邦人是得不到救赎。
名叫科尼利乌斯(Cornelius)意大利百夫长,住在离彼得所在雅法(Joppa)不远凯撒里亚(Caesarea)。当时彼得正在四处传教,而科尼利乌斯渴望解更多新基督教教义。因此,他写信给彼得,邀请他来凯撒里亚做客传道。
科尼利乌斯邀请使彼得内心产生剧烈冲突。他知道,根据自己部族习俗,“与异族为伍,或造访其他国家,对犹太人而言是种犯罪”。同时,他也解耶稣同情那些被遗弃者。在科尼利厄斯信使到来之前不久,彼得看到异象。他饿着肚子睡着。
看见天开,有物降下,好像块大布,系着四角,缒在地上。
里面有地上各样四足走兽和昆虫,并天上飞鸟。
又有声音向他说:彼得,起来,宰吃!
彼得却说:主阿,这是不可!凡俗物和不洁净物,从来没有吃过。
第二次有声音向他说:神所洁净,你不可当作俗物。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