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拉丁语,唐突。
[6]拉丁语,古书集锦。
[7]拉丁语,塞纳河上米歇尔大桥附近奥古斯丁派神父出版社。
[8]Etien
,明显是因袭那本被认作献给大阿尔伯特[16]秘密之书,那本书在几世纪过程中曾经有过无数次修改和重写。阿德索肯定知道这本书,事实上,他从中引用几段,无论是帕拉切尔苏药方,还是肯定是都铎时代阿尔伯特个版本明显修改,几乎与原文字不差。另方面,后来查证到,瓦莱在翻译阿德索手稿时,巴黎当时正流传着《大阿尔伯特》和《小阿尔伯特》[17]十八世纪版本。
最后,在翻译时保留瓦莱神父本人认为不宜翻译拉丁文片断。也许他是为保留当时语言氛围,但他又没有确切理由,除非他有表明手稿出处意图,也许是误解。删除不必要段落,不过还保留些。担心自己会像拙劣作家那样,在刻画个法国人物时,竟然让他说出:“parbleu!”“lafemme,ah!Lafemme!”[18]
总而言之,疑虑重重。真不知道为什有勇气下决心出版,好像梅尔克阿德索手稿是真实资料。这说吧:这是挚爱之举,或者是使自己摆脱诸多旧时顽念种方式。
翻译时并没有考虑现实。在发现瓦莱神父译本那个年代,人们都深信写作只需着眼于现实,是为改变世界。相隔十年、二十年之后,如今,写作是文人(回归到文人最高尊严)慰藉,他们可以纯粹因钟情于写作而写作。这样,现在感到自己可以自由地讲述,可以单纯地出于对精妙绝伦品位追求而翻译梅尔克阿德索故事。当发现他故事背景在时间上是那遥不可及(如今理性地苏醒过来,理智地发觉,沉睡中所有梦魇已荡然无存)时,更感到宽松和欣慰。这样,它与们时代毫无关联,也与们期望和们自信毫不相干。
因为它是有关书籍故事,而不是日常生活琐事,阅读它可以引导们进入角色,像大模仿家坎普滕托马斯[19]那样扮演角色:“Inomnibusrequiemquaesivi,etnusquaminveninisiinangulocumlibro.”[20]
九八〇年月五日
[1]P.Vallet,十九世纪巴黎圣胥尔比斯教堂神甫。
[2]JeanMabillon(1632—1707),法国本笃会修士。
[3]法语,新发现。
[4]法语,造纸厂。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