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应天苏州府常熟县有个乡村,叫做麟绂镇,镇上有二百多人家,都是务农为业。只有位姓虞,在成化年间,读书进学,做三十年老秀才,只在这镇上教书。这镇离城十五里,虞秀才除应考之外,从不到城里去走遭,后来直活到八十多岁,就去世。他儿子不曾进过学,也是教书为业。到中年,尚无子嗣,夫妇两个到文昌帝君面前去求,梦见文昌亲手递纸条与他,上写着《易经》句:“君子以果行育德。”当下就有娠。到十个月满足,生下这位虞博士来。太翁去谢文昌,就把这新生儿子取名育德,字果行。
这虞博士三岁上就丧母亲,太翁在人家教书,就带在馆里,六岁上替他开蒙。虞博士长到十岁,镇上有位姓祁祁太公,包虞太翁家去教儿子书,宾主甚是相得。教四年,虞太翁得病去世,临危把虞博士托与祁太公,此时虞博士年方十四岁。祁大公道:“虞小相公比人家切孩子不同,如今先生去世,就请他做先生教儿子书。”当下写自己祁连名帖.到书房里来拜,就带着九岁儿子来拜虞博士做先生。虞博士自此总在祁家教书。
常熟是极出人文地方。此时有位云晴川先生,古文诗词,天下第,虞博士到十七八岁,就随着他学诗文。祁太公道:“虞相公,你是个寒士,单学这些诗文无益,须要学两件寻饭吃本事。少年时也知道地理,也知道算命,也知道选择,而今都教你,留着以为救急之用。”虞博士尽心听受。祁太公又道:“你还该去买两本考卷来读读,将来出去应考,进个学,馆也好坐些。”虞博士听信祁太公,果然买些考卷看,到二十四岁上出去应考,就进学。次年,二十里外杨家村个姓杨包去教书,每年三十两银子。正月里到馆,到十二月仍旧回祁家来过年。
又过两年,祁太公说:“尊翁在日,当初替你定下黄府上亲事,而今也该娶。”当时就把当年余下十几两银子馆金,又借明年十几两银子馆金,合起来就娶亲。夫妇两个,仍旧借住在祁家。满月之后,就去到馆。又做两年,积攒二三十两银子馆金,在祁家傍边寻四间屋,搬进去住,只雇个小小厮。虞博士到馆去,这小小厮每早到三里路外镇市上买些柴米油盐小菜之类,回家与娘子度日。娘子生儿育女,身子又多病,馆钱不能买医药,每日只吃三顿白粥,后来身子也渐渐好起来。虞博士到三十二岁上,这年没有馆。娘子道:“今年怎样?”虞博士道:“不妨。自从出来坐馆,每年大约有三十两银子。假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