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忧伤并非显露在字里行间,而是隐藏在文字背后,隐含在反复询问中——你们怎样,亲人们?好比个人原本打算拍封电报,后来却写满整页纸,翻来覆去全是同个牵肠挂肚问题。通信——是靠近亲人唯方式。但与此同时,又绝不能告知他们真实情况。只是偶尔,会从露出空隙中闪现点内幕。夏天,廖吉克写信给别佳姨妈:
很高兴,你们切都安顿好,有自己产出,甚至还孵小鸡。你句话让笑好半天,你说,什时候能回家,这切都会被开心地抛下。是啊,那儿再好也比不上家啊。这点没必要藏着掖着,不是吗?
关于中层指挥官培训班讲述,是唯处流露出担忧地方。整个情节被压缩为几行不自信话语,仿佛已经做出选择(“不得不服从命令”)还没有说死,尚有回旋余地,所以想听听妈妈意见(“请来信告知”)。
连排级中层指挥官前线极度匮乏,临近新年,沃尔霍夫前线指战员几乎全员覆没。1941年10月4日发布旨在扭转这局面第85号命令:“在军队各级指挥部开设培训班,培养中下层指挥人员。”该命令由斯大林本人亲自修订,接连数次缩短研修期限:邻近前线地区压缩至个月,各级指挥部下设培训班缩短至两个月。命令第二条款直接关系到刚刚获得些战斗经验廖吉克:
二、在军队各级指挥部开设少尉培训班,培养排级军官。培训班人数控制在200名以下。人员由战斗表现突出中士及优秀上等兵构成,包括轻伤康复者。培训期限为两个月。
三、培训班教员由各级指挥部抽调合格指挥官构成。
第三条款中表述原本是“优秀指挥官”,斯大林将“优秀”替换成更切合实际“合格”。对教员要求极低,培训期限也被压缩到极限。以鼓舞士兵冲锋陷阵为职责中层指挥官总是最先倒下去,阵亡者数以千计,国家急需新鲜血液,永远不知餍足。这些中层指挥官比普通士兵更加惹眼,无论是连队在猛烈炮火下溃退,还是哨兵擅离哨位去取暖,都由他们来背锅。
前线尽管半饥半饱,却比设在被围困城里培训班要强得多。1941年士兵伙食定额再削减,但前线战士们得到仍然更多些,这是前线以北十公里后方所难以想象奢侈。前线甚至还能分到马哈烟,面包每人每天900克,外加肉,粥,土豆,洋葱,坏血病患者还能领到维他命C药片。战地医院伤员伙食定额也相对较好,不但每人每天有600克面包,肉,鱼,还有牛奶,黄油,糖,果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