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个访谈中,们可以管窥到袁世凯真实想法,也可以揣测几分袁世凯内心世界。那就是,这个精明中年人对于身处大清国政治舞台危险是非常清楚,不仅十分明白危险源头所在,也知道这些危险在前进道路上会发生怎样作用。在很多时候,袁世凯只是无力左右罢。这时候袁世凯,就像个行走于独木桥上人样,只有努力平衡自己,至于是否成功,已经左右不。
清末最后十多年中,袁世凯锐意改革,大力推行新政,自然而然地成为革新派首领。清廷新政也使得经济以每年百分之十五高速度获得增长,9世纪末,清z.府财政收入每年只有七八千万两白银,到1910年,财政收入已达到三个亿。由于大力推行新政,袁世凯博得中外各界人士赞誉和拥戴。孙中山也在些场合认为袁世凯“是个能干人”,“他是为国家最高利益行事。他确直奉献于他对于革新信念”。袁世凯在这段时间内所做业绩和口碑,也为他后来出任民国临时大总统奠定政治与社会基础。当然,袁世凯这系列新政,打破诸多平衡,伤害很多人利益,得罪大批各种各样势力。他们暗地里对袁世凯怀恨在心,直渴望着寻找机会,狠狠地扑上来,将袁世凯置于死地。
志得意满袁世凯怎也没想到,正当他踌躇满志致力于清朝全面改革之际,风云突变,差点将其打下万劫不复深渊。
1908年底,切都因为慈禧太后去世变得严峻起来——11月,慈禧太后在度过她七十三岁生日之后,突感身体不适。年老体衰慈禧太后这次对于自己身体有着惊人觉察力,她断定自己大限就要来。慈禧听从达赖喇嘛进奏,打发奕alt去东陵查看她陵墓工程,放入佛像驱邪;另面就光绪皇帝接班人问题,征询主要大臣意见。说是征询,以慈禧政治经验,就是把几个要臣起拉上贼船,让他们参与决策,同担责任。慈禧最担心件事,就是在她死后,年轻光绪会东山再起。在慈禧心中,早已选好人,那就是醇亲王载沣儿子溥仪。这年,溥仪只有三岁。
alt
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左)和其父摄政王载沣
11月13日,慈禧太后发布三道谕旨:醇亲王载沣之子溥仪,着在宫内教养,并在上书房读书。醇亲王载沣,授为摄政王;朝会大典、常朝班次,摄政王着在诸王之前。
11月14日,宫廷内外已悄悄传言慈禧病危消息。到黄昏太阳落山之时,另个消息却传出:幽禁多年光绪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