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理由很简单,赵、齐两国
旧臣仍未死心,曾经试图刺杀太祖及朝中大将,入关商户带
人多、货多,刺客很容易混迹其中。”
“按礼部想法,这条旧规也不能改
?”
赵若素又想会,“这倒未必,征税是大事,太祖当初颁布
圣旨,有据可查,限制入关次数是守关将军提出
建议,太祖许可,并没有特意颁旨,因此,在礼部看来,这可能不算是改变太祖旧规。”
“有劳赵舍人解惑,朕已明白,你退下吧。”
赵若素退出帐篷。
太祖定鼎之初,赵、齐两国势力还没有完全肃清,而且不限于现在
赵、齐,面积要大得多,因此太祖有意压制关东。
“大楚已绵延多年,当初赵、齐两国早被百姓遗忘,为何重税未减?”
“微臣不知,微臣所见公文之中从未提起此事。”
东海王这时候反应就快
,笑道:“这有什
难解释
,关东商户负担得起,他们这些年还不是越来越富?至于京城,用惯
这笔收入,突然减少,反而不适应,所以就
直保留,公开
理由就说这是太祖定下
规矩,不能改。”
“太祖定下规矩真不能改吗?”韩孺子觉得重税可以稍减
点。
还高吧,你能看完?”
“微臣擅于辨识错讹之字,负责初校,重抄公文微臣都要过
眼。”
“这不叫看,顶多算扫,你当时连公文上写是什
内容都不知道吧?”
“大部分不知道,有些还记得。”
东海王冷笑,还是不信。
“这是位人才。”韩孺子说。
“嘿,记性好点而已,这种人在各大部司里
抓
把。”东海王不太在意,“刘择芹胆子
东海王撇撇嘴没有回答,赵若素道:“从来没人说不可以,但礼部可能会提出反对。”
“礼部?”韩孺子不明白这与礼部有何关系。
“每年腊月,礼部要在太庙祭祖,其中项仪式是禀告陛下
年来
所作所为,礼部可能会说,改变旧规将惹怒太祖
在天之灵。”
韩孺子惊讶得说不出话来,仔细想,这又
确像是礼部会做出
事情。
“入关次数限制呢?有什
理由?”
韩孺子不想在小事上计较,直接问道:“朕问你,对关东商户征重并限制入关次数是何时规定
,你有印象吗?”
“有,这两项都是太祖登基第年定下
规矩。”
韩孺子与东海王互视眼,都没料到这位不起眼
中书舍人居然真记得
百多年前
公文。
“太祖为何定这高
税?”韩孺子问。
赵若素想会,回道:“当时
份奏章里说,关东民富,人心仍向赵、齐,必须征以重税,以断其造反之资。”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