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他们成朋友,那个人鼓励她参加广播电台社会招聘。就是这样进电台。”
“和传说差远嘛……”谢晔忍不住说。
“游雅说,她是个缺乏自信人。读函授大学,靠是好朋友鼓励。拿到文凭之前,她在街道工厂工作好几年。后来考电台,靠又是另位反复劝说。”
“平时听她节目,完全感觉不到她没有自信。”
谢晔内心有种私密满足,他还知道游雅件事。她真名不是游雅,她姓傅,名字是“丹萍”。那是安红石告诉他。他们在出租车上时候,谢晔有些走神。他想起游雅书里偷玉米往事,以及自己曾经为妈妈担心,怕她会因为惩罚太严厉而不敢偷吃,以至于在农场无法自力更生改善生活。如今他知道,自己妈就是“妮子”,那个不仅敢于偷玉米,还聪明地乔装成玉米人。他担心实在多余。想着想着,他不觉嘴角带抹笑。安红石问他在想什,他有些窘迫,还是说——当然没提自己曾经牵挂。
电台,是为送首歌给她好朋友。那个朋友刚离婚不久,事业又在转折期,她想给对方鼓劲。她在电话里念自己祝福,比较别致,是《青春之歌》里句话。”
“生活海洋……”谢晔喃喃地说。那是安红石写在《九三年》扉页上句子。而且他今晚听她提到过。
乔曼显得有些意外,“你知道?”
“嗯,碰巧。你接着说。”
“她声音和说话方式让那档节目编导注意到。对方后来找到她,问她有没有兴趣到广播电台兼职。这是节目主持人游雅开端,听起来是不是很传奇?”
安红石说,哦对,安玥说过,你喜欢丹萍节目。
那时他才知道,原来“游雅”是艺名。他问安红石,这名字有什含义吗?安红石想想说,
谢晔没有回答她,却说:“所以那是九二年,是吧?”他心想,九二年,妈为办学在街上发传单年份。她们生活拐点,是在同年。
乔曼说:“你还知道是九二年!不过,刚才和你讲,是外面流传版本。和实际有些出入,刚从游雅那里听说真实情况。”
“实际是怎样?”
“编导确实对她声音印象深刻,可是没有人会对听众提出兼职请求。他们后来有次偶遇。游雅当时在图书馆办个读书活动,有点像小圈子同好会。她工作长宁区图书馆,正好在那个编导家附近,他看到黑板报上有读书活动预告,正好那本书他也喜欢,所以去参加。听到游雅声音,他就认出来,是前不久打电话那个听众。”
“她声音确实很有辨识度。”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