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幸,是否还能得到别人信任和帮助,如果不能,那到底是谁伤害他。
在生产实习那年,有天夜里在儿科病房跟着老师值夜班,突然个男人抱着个刚出生没多久婴儿闯进病房,满脸焦急与担忧,哭求大夫救救他孩子。
当时们带教老师孙老师二话没说就接过孩子,孩子全身发黄得像个小铜人,初步判断是重度黄疸。此刻孩子呼吸已经非常微弱,哭都不会哭。医生马上抱着孩子冲进抢救室,大家用尽全力还是没能将孩子救活。出来后医生向这个父亲说明情况,他蹲在地上失声痛哭。
半晌,他立起身,深深地向们鞠躬,抱起孩子转身消失在茫茫夜色里。从头到尾,没有医生让他去急诊挂号,去做检查,按医院规定,病房是不能接门诊,尤其是这种急症。这位父亲也没有因为孩子没有抢救过来而质问或怀疑医生,他相信医生已经尽全力。
这就是信任力量,也给很大触动,理想中医患之间关系就应该是这样——大家彼此信任,共同与病魔做斗争。可现实往往事与愿违。
之前有位医生在坐火车时碰到有个旅客心脏病突发,形势危急,他立刻展开抢救,但最终旅客还是走。后来旅客家属开始和医生纠缠,认为是医生抢救不当害人,后来又抓住他在外非法行医这个点去打官司,最终结果不知晓,但想必这个医生被折腾得够呛。
确实,从法律层面上讲,医生是不可以在医院之外地方行医。然而听到这个消息特别心寒,受这件事影响,不知道是否还会有医生在遇到同样突发事件时,敢英勇地站出来。
原本是彼此信任医患关系,因为些负面个例,让整个大环境变得敏感:为医者不得不小心谨慎,遵循着各项规定办事;为患者不得不到处搜寻、打听,托关系、找门路,生怕被误诊或诓骗。这样也就造成大量医疗资源浪费:明明可以靠医生经验判断病症,为保险起见,还是要让患者去做大量检测;明明可以和患者多沟通些诊后结果预判,但害怕无法肯定言语会变成患者偷录下来投诉证据,只得闭口不言。而患者因为不信任医生,不得不多挂些医院号,问遍之后才敢确定哪个医生说得更准确些。这样下来,恶性循环,医生也累,病人更累。
在从医这二十多年间,经历过太多不被患者信任事情,甚至遭到过恶意投诉或报复。
2013年,接到个缺血性视神经水肿患者,疾病导致她眼睛有块阴影,而且她本身患有糖尿病,因而在治疗时格外谨慎,也反复叮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