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遂计议定,杨业让他们回住处写信。
……半个时辰后,杨衮和范忠义起亲笔签名密信被人先拿到杨业上房中。
这时房间里已多两个人,个是礼部侍郎、内阁辅政卢多逊,个是杨业二弟杨崇勋。
杨崇勋从(后)周开国就直效命中原朝廷,又是杨业兄弟,算是比较可信人,他此时主持雁门关防务。
北汉未灭时,杨家两兄弟各为其主,是因为杨家祖上想两边押宝。杨家世居边陲之地麟州,本是地方豪
他们离开军府,回到杨业院子。屏退左右,杨业便问:“杨将军可觉得有啥蹊跷?”
“大帅海涵,在下非不相信您。”杨业鞠躬道,“只是事关重大,在下等多看看,也好回去交代。”
杨业哼道:“本将看你们就是不信。这种事儿,谁都想让别人先动手。”
杨衮摇头否定,不再争执,反正看也看。
“辽军何时动身?”杨业低声道,他有些急色,“事已至此,你们也看到,本帅怕夜长梦多控制不住局面。”
杨衮甚至注意官吏们身上腰带、玉佩、气质仪态等。
“杨将军这样把咱们软禁在此,想过后果?”个红袍*员冷冷道,又气势十足地大声问道,“哪条律令给你这个权力,哪个人给你这个权力?!”
杨业好言道:“王长史言重,哪里算是软禁?辽军正在北面聚集,河东有契丹人*细,本将也是为防万……”
“啥?杨将军倒怀疑起咱们来?”那红袍官儿道。
马上又有人骂道:“甭客气,杨业居心昭然若揭!”
范忠义抢先答道:“萧公已在丰州(呼和浩特)准备妥当,大将萧咄里率大军十万(号称)以待!”
杨业皱眉道:“究竟有多少人马驰援?”
范忠义沉吟片刻道:“应该有三万多步骑,其中契丹精骑万余骑,奚、女真步军两万。萧公亲自坐镇丰州。大帅只需派信得过信使,拿着咱们书信去丰州,自有萧公接见;萧公得到消息便调兵至云州,大帅得以固守雁门为名,将云州移交大辽,便于辽军靠拢。”
杨业边思虑边微微点头。
范忠义又道:“咱们二人暂且留在代州,以便与萧公互通南北情状。”
杨业盯住刚才那人,问道:“什居心,你倒是说来听听?”
那人道:“什居心你自己不知,还来问老夫?”
杨业皱眉道:“尔等且好生在此呆着谋划对付辽军南侵是正事。”说罢转身便走。
人群里嚷嚷道:“杨将军多想想怎向朝廷交代今日之事罢!”
行人快步退走,那群人追上来,被侍卫挡住。毕竟是文官,笔墨、口舌甚利,动武就不行。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