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觉相互连通,触此及彼人。这些联觉人经过充分政治教育、必要乐理训练之后,就成为测试音乐安全性可靠仪表。审查方式大致如下:让多名联觉人听同首乐曲,将音乐在他们脑中激起形象分别记录下来,再比对多份记录,由等级更高联觉人筛选把关,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联觉不确定性:例如同段旋律,有人听出雾霭,有人听出湖泊……最终得出份针对音乐内容形象化描述,由主管领导对这份描述进行意识形态方面审查。这是最接近科学,或者说看起来最科学音乐审查办法。
个别音乐界人士提出异议,认为标题音乐指向具体意象,也许可以这样操作;可无标题音乐只是乐音单纯流动,或蕴含某种难以言说情绪,怎能用印象派方法来剖析意象呢?日丹诺夫同志针见血地指出,没有反映深刻社会内容音乐,就是脱离实际形式主义音乐。完全无标题是不允许,送审时必须标明乐曲基本内容。他还风趣地举例说明:顾客在吃道菜肴前,要求厨师说明菜肴原料,是理所当然权利。发言在热烈掌声中结束。最初提出异议几位鼓掌得尤其使劲,大颗汗珠从他们苍白脸颊边震落。他们似乎听见笔尖在自己名字上划线声音。
该方案得到斯大林同志大力支持。1932年在列宁格勒试点运行,两年后在各大城市推广。乐曲审查办公室是出版保护总局和文化管理局联合机构,它将原先分散在多个部门音乐审查职能集中起来:审查演奏会曲目、待出版曲谱集、歌剧乐谱(歌词由其他部门审查)、电影配乐(剧本由其他部门审查)……它标志是面刻着五线谱银盾,意味着护卫全苏联人民耳朵。1948年,日丹诺夫病故后,他继任者“灰衣主教”苏斯洛夫保留这制度,并扩大办公室编制。
办公室设在西郊所修道院楼上。这座建筑相当古老,白墙蓝顶,隐没在深浓橡树林中。修道院在g,m后关停,二楼改成博物馆,堆积着幅幅从各处拆毁教堂里卸下来圣像画。这儿名义上是博物馆,可从不对外开放,只能说是座文物仓库。联觉人每天上下班,都要从那些圣像画前走过,穿行在灿烂图案和静穆面容之间,无可避免地产生种种难以言喻幻象。他们多数不苟言笑,脚步迟缓,真像群修士。经过条旋转楼梯,就进入三楼审查办公室。
每天上午,都有大摞乐谱投递到楼传达室。办事员先将作者姓名登记在表格中,填上个编号;检查乐谱上是否有署名,有话用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