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始就抱持着“负责任方式”这个目标。或是们更该说,如果美国人没有抱持着这个目标,也就不会有美国这个国家存在。
《晴空血战史》所描述战略轰炸,军队已经知道每次展开次作战都会有百分之三到五死亡率,但仍付诸行动。他们身处个全凭统计与概率说话世界,每当有万名以上士兵出击,定会有好几百人无法活着回来。
而在作战上,也不会有那种“再加把劲就能够获胜,所以再勉强也要继续下去”情形。在战事上乃是在与被击落容许界限对抗,若是被击落超过百分之十五,再怎样也不会继续出击,而是会暂时停止飞行。期间军方会彻底找出造成如此严重损失原因所在,究竟是在编队组成方式上出问题呢?还是因为敌方换新作战方式?在得出结论之前,则会暂缓展开下次轰炸。
如果是像日本那种“全员起苦干实干”做法,则没多久就会将资深飞行员给消耗殆尽。每位资深飞行员培育时间都相当长,因此不可能快速补充。但是也不可以滥竽充数,随意找些阿猫阿狗来充数。
特别是轰炸机主驾驶与副驾驶皆需要相当优秀飞行员才能胜任。他们可是要驾驶着架体积硕大无比轰炸机,并率领十位机组员前去执行轰炸任务,因此务必得拥有“绝对要成功生还啊!”气魄才行。其他机组员则是要负责以机枪射击,或是以无线电通话,因此只需要约三个月培训期间就可以搭上轰炸机,以机组员身份加入任务。
这也是战略轰炸有趣地方,因为这可说是战争缩影。可以被大量培训人、尚未受到彻底锻炼人,以及负责指挥他们人,这三种人都置身于战场当中,并在作战上有着各自损耗率。
电影中,沙维奇准将虽亲身搭上战斗机,但指挥官实际上并不会跟着战斗机起飞行。指挥官工作只是负责训练军士,并默默地守候着他们。
指挥官们并不需要直接与敌人交战,但却需要默默地在心中与上司,以及自己人性对抗。像是明知道每次出任务会有百分之五人丧命,仍须把军士送往战场,这正是与自己心灵战斗。
真正管理职要能勇于做出决断,同时守护现场
每次在制作动画电影时,也从未想过每位动画师都能平安无事地做到大功告成。其中约有百分之五,乃至于百分之十到十五人会自战场逃离,有时也会有让不得不将动画师开除情况发生。在制作电影过程当中,总是需要思考,究竟该何时告诉对方“你被开除”,又该从哪里找来战力补充之类事。当然啦,此时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