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荡社区,仅靠
份很低
薪水养育孩子,常常难以为继。但是很少有人能认识到,单份收入
情况不仅是
个结果,更是
个原因。越来越少
赚钱机会让婚姻不再有利于女性自身
生活,女性离开家庭外出工作不仅没有危害性,相反,还有利于促进处于劣势
黑人社区和黑人家庭
稳定发展。然而莫尼汉却认为,女性如果脱离
男性
控制,掌握
家庭生活
统治权,会将社会秩序卷入混乱、病态
洪流;母系社会结构凭空而生,不仅不符合美国社会之常理,还与父权制
结构体系相违背,进而“严重阻碍社会整体
发展进程”。
单身者慰藉
在欣欣向荣女权运动中,那些比弗里丹更激进
女权主义者们开始获得广泛关注,她们竭力主张女性不应该只单纯要求工作上
平等,摆脱婚姻
束缚同样是女性应该享有
正当权利。
1969年,芝加哥大学社会学教授马琳·迪克逊(MarleneDixon)写道:“婚姻制度是长久以来压迫女性
罪魁祸首……实际上,在历史
长河中,生而为人妻正是引起女性反叛
根源。”第二年,女权主义者希拉·克罗南(SheilaCronan)也写道:“婚姻制度使女性变成
奴隶……女性若想获得自由,必须卸下婚姻制度
镣铐。”除此之外,还有激进
女性主义作家安德莉亚·德沃金(AndreaDworkin)发表
那句著名言论——“婚姻是将强,bao变为现实
种制度”。
1970年时,女性首次结婚中值年龄逼近21岁,在18岁以上
美国人中,已婚人数所占比例为69.4%。[15]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个数据是很有价值
,因为它显示
当时社会与政治各方面
改革都取得
卓越成效:1960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oodandDrugAdministration,FDA)批准使用避孕药,向性解放
道路迈出
第
步。1969年,石墙事件[6]引发
同性恋群体
维权运动,这些无意与异性结合
男人女人们
直坚持不懈地争取社会
认可。
作为政治派别登上历史舞台女同性恋者在第二次浪潮中并不是很受欢迎。众所周知,弗里丹把同性恋者称为“紫色威胁”(lavendermenace),在接下来
几年里,她对那些所谓“仇视男人”
女权主义者表示嫌恶,[16]她认为她们“藐视男性、藐视婚姻、藐视生育
言辞与行为”,很可能会歪曲女权主义
信条——“女性在渴望平等权利
同时,也渴望继续爱她们
丈夫与孩子”。[17]
实际上,长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