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先生与同事们热情善良,以及对淮扬饮食文化那令人颇受感染自豪。在那里,还觉得,这座城市从“w.g”大火灰烬中被抢救过来,获得重生。在扬州看到希望,中国未来也许不只是大肆蔓延资本与拜金。
扬州曾经让乾隆皇帝沉迷江南、乐不思归。两个半世纪过去,这座城市依然有种无法抗拒吸引力。于,这里就像剂有效补药,不知不觉间便温柔地化解对中国和对自己研究疲累厌倦。和烹饪协会朋友在扬州吃第顿大餐时认识陈厨告诉:“湖南菜味道大胆厚重,是战时菜,你看这菜养出那多军事领袖。而淮扬菜是和平菜。和平时期,就该这吃。”巧合是,他这句话十分恰切地表达在扬州感觉。写那本湖南菜谱就像在打仗,现在仗打完,来扬州,终于找到人生和平。
很多中国朋友都曾跟谈到过,过去这些年来人们经历“吃饱”到“吃好”再到“吃巧”历史进程。他们说,过去总是饿肚子,吃饭就是吃个饱,为活命。后来手里钱多,中国人开始大鱼大肉地胡吃海塞,仿佛是要弥补多年来匮乏与饥饿。而现在,最初富起来那种激动逐渐褪却,越来越多人开始对吃有品位和讲究,注重“绿色食品”,减少食肉吃荤,在餐馆点菜也没那铺张浪费。
而在扬州时,也恰恰是经历在中国“吃好”日子,开始吃得更“巧”。跟烹饪协会那些人出去吃东西,没有那多人工色素,也不会放味精。在运河边历史悠久、以点心出名冶春茶社,吃得很好,但没有过饱,也没谁给端上任何濒危动物肉。胃口逐渐回来。吃,又变成人生大乐事。感觉整个人精神都振奋爽利起来。
从某种程度上说,扬州救,也挽救中国美食写作事业。这里仿佛就是红楼梦,不但让找回这个国家渐渐消失优雅与古朴,也找回对中国有些褪却痴情。所熟悉与热爱成都,已经在房地产开发大潮中迅速消逝;然而扬州还有这低吟浅唱魅力,有平和美味食物,有如此善良温文人们,就像当初成都样让迷醉其中。扬州重燃心中之火。那时候就知道,能写,也会写出这本书。和中国缘未、情未尽。
扬州之旅最后天,想去看看大运河附近座宅院。经过那里好几次,早就注意到。宅院很大、很壮观,有好几个院落和大堂,刚刚修复好,作为博物馆对外开放。买好票,走进去。走到差不多中间地方,小小院落里有口井,旁边是个老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