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说过,《左传》最后段(就是孔子晚年和死后这几年)是孔子弟子续写,左丘明原著里没有这些内容。孔门弟子应该是不喜欢宰予投奔和鲁国作对齐国,所以要把他隐晦掉,就写成“阚止”。当时人可以有好几个氏,“宰”或者“阚”可能都对,“止”和“予”字形相近,容易混淆,这可能是孔门弟子动心机之处。
《论语》里宰予几次出现,几乎都是负面形象,次是他白天睡觉,被孔子骂“朽木不可雕也”15。还有次,他当面质疑孔子提倡“三年丧”,说这太久,很多事情都会耽误。孔子说:你想多久就多久吧,只要你觉得心安理得就行。宰予离开后,孔子对身边弟子说:宰予太不仁!孩子生下来,要让父母抱三年才能自己活动,三年丧,就是为纪念这个。宰予他对父母哪里有三年之爱?16
《论语》是孔子去世后弟子们编辑,可能也是宰予亲齐政治立场导致他师兄弟们只保留他负面信息。
但孔子迫切希望鲁哀公
防止自己被陈氏架空,就把宰予请到齐国,让他当丞相主持国政。
齐国有左、右两个丞相,另个就是陈成子(陈恒),他是当年陈僖子儿子。这样,宰予和陈成子关系自然不会好。
宰予到齐国当丞相期间,齐国和鲁国还是对立状态,鲁国借助吴力量对抗齐国。所以宰予这个立场让孔子师徒们很难堪,孔门弟子内部开始分化、对立。
不久,宰予和陈成子矛盾激化,陈氏成员趁着宰予离开齐君宫殿机会,冲进去绑架齐简公,又调集兵力和宰予对打,宰予失败被杀死。陈成子扣押齐简公段时间,也把他杀。
《左传》记载,孔子闻讯非常愤怒,先斋戒三日,然后去见鲁哀公,请求出兵攻打陈成子,理由当然是陈成子以臣弑君,大逆不道。斋戒三日,是参加大祭祀之前准备,孔子这做,是表示对此事万分重视。
鲁哀公说:齐国直比鲁国强大,您要讨伐它,能打胜吗?
孔子说:陈恒叛逆弑君,齐国人有半反对他,再加上们鲁国,就能打败他!
哀公说:那您去和三家商量吧。(他做不主。)
孔子又依次去找季康子、孟武伯、叔孙武叔,没人想和齐国作对,这件事不之。
宰予身份还有很多谜团。他字“子”,《左传》记载里没有出现“宰予”这个名字,帮助齐简公和陈氏作对是“阚止”,也字“子”。后世有些学者觉得这阚止不是宰予,只是字偶然相同而已。但战国后期《吕氏春秋》写此事,说被陈成子杀死齐相就是宰予。14这到底是怎回事?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