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成几十种文字,在全球广为流传。即使在他死后半个多世纪,他仍然能成为媒体头条,占据八卦专栏。
接下来问题是,海明威最初是如何成为海明威——本书要呈现正是所有这些往事。《太阳照常升起》背后故事就是其作者发迹史。批评家向来把海明威第二本长篇小说《永别,武器》当作确立其文学巨人地位登堂入室之作,但是《太阳照常升起》从很多方面来讲更为重要。从文学意义上说,它实质上带领着它大众读者们来到20世纪。
“《太阳照常升起》影响不仅仅是打破坚冰,”《巴黎评论》编辑洛林·斯坦(LorinStein)说,“它标志着现代文学完全被大众所接受。个小说家如此张扬地成整代人引领者,想这在历史上可能是绝无仅有吧。只需读上句话,你就知道,它和之前文学都不样。”[4]
不过这也并不是说,这次“文学地震”是毫无先兆。作家们曾发起过场小规模运动,想把爱德华时代[5]陈腐氛围从文学中祛除,让文学得以呼吸现代世界新鲜空气。问题是,谁能率先取得这突破,谁又能让新写作方式得到主流读者青睐?此时,大多数人似乎仍对亨利·詹姆斯(HenryJames)和伊迪丝·沃顿(EdithWharton)那种过度雕饰、语言烦琐写作风格甘之如饴。詹姆斯·乔伊斯(JamesJoyce)激进新式小说《尤利西斯》让很多“战”后小说家眼界大开,但在最初,很难说这部作品在大众视野中掀起什波澜:在美国,它甚至要到20世纪30年代才以书形式出版[6]。居住在巴黎实验作家格特鲁德·斯泰因[7]自掏腰包出版作品,而那些真正读过她作品人常常表示无法理解。据统计,她本书在问世18个月后仅仅卖出73本。F.司各特·菲茨杰拉德(F.ScottFitzgerald)也试图重建美国小说文坛,随着1925年《不起盖茨比》书出版,他觉得自己获得成功。不过,他小说虽然在内容上是彻底现代——有轻佻女子、私酒贩子,或者其他千奇百怪城市居民——但他风格绝对是老派。
“菲茨杰拉德是个19世纪灵魂。”查尔斯·斯克里布纳三世(CharlesScribnerIII)说道,他是查尔斯·斯克里布纳父子出版公司(CharlesScribner'sSons)位总裁。[8]该社出版菲茨杰拉德和海明威文学生涯中大部分作品。“(他)为个伟大传统做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