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n(带着摩擦、吱吱嘎嘎恩赐),接受钥匙。还有他说自己看到夜里有空电车哐哐驶过,总有种“哀伤幸福”,喜欢看里面寂寥售票员朝电车行驶相反方向移动。
舍不得抹去原文当然是因为翻不出,二是活生生地给你看他风格是如何“过剩”,这种“过剩”是种“喜不自胜”(知道,纳博科夫风格叫“喜不自胜”,奈保尔老师是不是很难想象?)。短篇最后,纳博科夫示范这种喜不自胜到让人脸红地步:
告诉你:现在有种无上快乐。快乐是种挑战。……个个世纪会滚滚而逝,学校里男孩会对着们这些沧桑巨变直打哈欠;切都会过去,但快乐,亲爱,快乐会留存,留在街灯潮湿倒影中,留在小心拐进运河黑水石阶上,留在起舞恋人笑意中,留在上帝用来慷慨围绕人类寂寞切之中。
当时纳博科夫写作据说对苏联宣传机器都是种冲击,他们自然最见不得背弃布尔什维克事业人居然能高兴。纳博科夫还写过篇短章叫《柏林向导》(AGuidetoBerlin),想象2020年会有个思路刁钻写作者要描绘百年前柏林生活,去参观个电车博物馆,那此时再不足道细节,比如售票员挎包颜色,电车行进时独特声响,在他看来也会变得无比高贵。短篇最后说,这似乎就是文学意义,把日常物件照在未来那面更和蔼镜子里,在这些琐细之物周围发现那些本来只能由遥远后代体会馥郁和温柔。
柏林之前,纳博科夫定把自己看作诗人,形式意想不到保守,少年诗作伤春悲秋,多写些强说情愁,后来还添几分僵硬宗教感;《柏林向导》和其他这些由流亡日常触发短篇就写在他第部小说前后,突然他就摆脱自己早期某种怪力乱神倾向,落实自己笔调,好比推醒身体里小说大师。纳博科夫笔下有鬼气,那是因为他手中把玩东西都已消逝,强行把自己送到未来怀念此刻,所以这种鬼气点也不阴郁。《文学讲稿》(LecturesonLiterature)最后收录篇独立讲座,题目是《文学艺术和常识》(TheArtofLiteratureandCommonsense),还是留给纳博科夫自己把话说满:
这种为琐细之事而惊叹能力—不管危险如何紧迫—这些灵性突然离题之语,这种生命之书里脚注,是人类意识最高形式,正是在这种如孩童般揣测中……们知道这世界是好。
4
话已至此,是不是要呈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