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人通过,将皇帝夹在中间,裹挟而去。
前往青城途中,金人又要求皇帝走慢点,前方在安排他住宿行宫。又等待个多时辰,他们才到达青城斋宫外。皇帝又想下马,但被告知请他骑马进去,到斋宫侧面个小空地才下马。
粘罕派人告诉皇帝,二太子斡离不还在城东北刘家寺,赶不过来,所以皇帝必须在斋宫住下来,等第二天再谈。对方还询问皇帝是否准备被褥,如果没有,他们也可以帮忙准备,但怕皇帝不习惯。
当天晚上,皇帝住在青城斋宫之中,环绕他都是金兵。金军派乌凌葛思美作为皇帝馆伴,陪伴他度过漫漫长夜。[21]
在城内,*员、士兵、百姓都在等待皇帝归来。但到傍晚,有人拿着黄旗从南薰门进来,他带来皇帝亲笔信,表示金人已经答应议和,但事情没有结,所以皇帝今天回不来。众人怀着忐忑心情散去。[22]
皇帝亲自出城,对于金人与宋人意义是不同。作为游牧民族金人并不把皇帝亲自出城当回事,他们首领以前常常冲锋陷阵,谈判更是亲自参与,既然攻克首都,皇帝亲自参与谈判自然是最起码礼节。
但对于集权帝国子民,皇帝出城却是极大稀罕事。宋朝皇帝就如同是蜂巢里蜂王,他们只躲在柔软巢穴中,不会冒任何风险,更不可能直接前往敌人营地。金人看来是理所应当事,对于宋人却是奇耻大辱。这可以看作是文明冲突部分。
十二月初,官吏百姓再次云集南薰门,焚香开道盼着皇帝回来,但到晚上,皇帝还是没有回来。只有人拿着黄旗出现,他又带来皇帝亲笔信,表示和议已经成,但礼数未到,所以还需要再待晚。[23]众人再次散去。
事实上,这天皇帝根本没有见到两位元帅。这天他被留在斋宫,唯任务就是写投降书(降表)。从金人对降表重视程度,丝毫看不出他们是刚刚从北方蛮荒之地走出来。最初,皇帝让孙觌起草份,主要意思是称藩与请和,这份草稿交给粘罕后,被立刻否决。粘罕派人前来指导不下四次,但写出来粘罕都不满意。粘罕要求降表必须是对偶格式,必有文学性。孙觌和吴幵互相推诿着都不肯写,皇帝催促他们快点动手。于是,孙觌、吴幵再加上何666块儿商量着将投降书写出来。皇帝看完后,甚至夸奖他大臣写得好,如果不是平常勤加练习,现在哪能写出如此优雅投降书。
不想这份草稿送给粘罕,对方还是不满意,传令来传令去又改好几遍。粘罕意见有非常具体,比如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