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其余有据可查桥包括:古月桥、广济桥、通济桥、通圣桥、卢沟桥和单桥。其中,古月桥拱高4.95米,全长31.2
经验与教训……
【注释】
[1]本书中年份以阿拉伯数字标注公历年份,以汉语数字标识皇帝纪年。月份和日期大都是阴历,故用汉语数字标识,个别已经换算成公历日期改用阿拉伯数字。
[2]僧祖秀《华阳宫记》:“独神运峰广百围,高六仞,锡爵磐固侯。”古代以七尺或八尺为刃,宋尺约31厘米。另据《宋史·朱勔传》:“尝得太湖石,高四丈。”后者比前者数值稍小。亦有资料记载其为五丈。此处取平均数,大约为15米。
[3]《天工开物·舟车》:“粮船初制,底长五丈二尺,其板厚二寸,采巨木楠为上,栗次之。头长九尺五寸,梢长九尺五寸。底阔九尺五寸,底头阔六尺,底梢阔五尺,头伏狮阔八尺,梢伏狮阔七尺,梁头十四座。龙口梁阔丈,深四尺,使风梁阔丈四尺,深三尺八寸。后断水梁阔九尺,深四尺五寸。两廒共阔七尺六寸。此其初制,载米可近二千石(交兑每只止足五百石)。”
[4]周密《癸辛杂识·前集》:“艮岳之取石也,其大而穿透者,致远必有损折之虑。近闻汴京父老云:‘其法乃先以胶泥实填众窍,其外复以麻筋、杂泥固济之,令圆混,日晒,极坚实,始用大木为车,致放舟中。’直俟抵京,然后浸之水中,旋去泥土,则省人力而无他虑。”
[5]《宋史·河渠志三·汴河上》:“宋都大梁,以孟州河阴县南为汴首受黄河之口,属于淮、泗。每岁自春及冬,常于河口均调水势,止深六尺,以通行重载为准。岁漕江、淮、湖、浙米数百万,及至东南之产,百物众宝,不可胜计。又下西山之薪炭,以输京师之粟,以振河北之急,内外仰给焉。故于诸水,莫此为重。”
[6]《宋史·河渠志三·汴河上》:“国家漕运,以河渠为主。国初浚河渠三道,通京城漕运,自后定立上供年额:汴河斛斗六百万石,广济河六十二万石,惠民河六十万石。广济河所运,止给太康、咸平、尉氏等县军粮而已。惟汴河专运粳米,兼以小麦,此乃大仓蓄积之实。今仰食于官廪者,不惟三军,至于京师士庶以亿万计,大半待饱于军稍之余,故国家于漕事,至急至重。然则汴河乃建国之本,非可与区区沟洫水利同言也。”
[7]沈文通《漕舟》,引自《宋文鉴》卷十八。
[8]《宋史·河渠志三·汴河上》:“(大中祥符八年)八月,太常少卿马元方请浚汴河中流,阔五丈,深五尺,可省修堤之费。”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