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曰绝地、翻羽、奔霄、越影、逾晖、超光、腾雾、挟翼”。基本上都是汉晋之际命名风格。据《隋书》卷七六《文学传》,隋代诸葛颍著有《马名录》二卷,可惜早已不传,否则们对古代和中古马名就会有多得多知识。
魏晋及之前马名多为双音节,即两个字(如所周知,项羽有爱马名骓,是单音节马名,这种单音节命名方式,是否反映战国和秦代习惯,还有待研究)。双音节马名传统,与那时人双音节姓名(姓+名)之间是否有关联?汉晋时期人名流行单名,加上姓氏即为双音节。这与汉语及汉语文化自身发展应该是有关系,那马名双音节大概也可以从中获得部分解释。值得注意变化是,南北朝以后马名则流行三音节,即三个字,这和人名双名流行是否有关系,还需要今后进步研究。
这里要关注是,南北朝以后马名,通常会反映毛色。马名中包含有表毛色部分,本是个普遍现象。《说文解字》马部共收字百十五个,其中描述马毛色就有二十三个,后世常用如骝、骠、骓、骢、骊、騧、驳等,俱以毛色状马。汉晋时期马名虽然有时候字面上看不出是马,但也有些是可以表达毛色,比如白鹤、赤兔、紫燕骝、绿螭骢等。刘备“马跃檀溪”时所乘“卢”,般认为是“馰颅”讹写,而馰颅,是指“马白额入口至齿”种马。《说文解字》释“馰”字曰:“马白额也。”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卷上之上德行篇“庾公乘马有卢”条,笺疏引《伯乐相马经》云:“马白额入口至齿者,名曰榆雁,名卢。奴乘客死,主乘弃市,凶马也。”
以毛色特征而为马名,古今中外都是最为常见。《晋书·慕容儁载记》记西晋时期鲜卑慕容廆有马名“赭白”,这应该是来自内亚鲜卑人群个例证。不过,用“赭白”双音节(两个汉字)来翻译慕容廆这马名,只是反映那个时期汉语马名般习惯,并不代表该马鲜卑语名字音节长短。在赤兔、白鹤这类汉晋之际常见双音节马名中,除表毛色部分(赤、白、紫)外,另个部分是表“德行”(马德行就是迅捷),通常用另种动物来比类(兔、鹤、燕),或以星云雷电之类自然风物来譬喻。应该注意是,在这个偏正结构中,表颜色修饰词居前,表德行被修饰词在后。
可是隋唐以后马名则以三音节为多。而且在三音节马名中,表毛色词和状德行形貌词还发生颠倒,即颜色词居末而德行形貌词在前。《旧唐书·铁勒传》载草原北部骨利干部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