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研究界在2010年秋天忽然起个不大不小波澜。这年美国体质人类学协会官方刊物《美国体质人类学杂志》第142卷第3期上,发表以韩国中央大学医学院KijeongKim教授领衔共二十二位作者署名古人骨基因检测报告,题目是《在蒙古东北两千年前匈奴贵族墓地发现个西部欧亚男性》。这研究是对蒙古肯特省巴彦阿达尔嘎县DuurligNars匈奴墓地所找到三例人骨进行基因提取和检测分析。韩国国家博物馆与蒙古科学院合作,从2002年开始就在肯特省及相邻数省开展调查,主旨是研究古代游牧文化,2006—2007年对DuurligNars墓地进行发掘,在所发掘三座大中型墓葬中,除出土汉式青铜帐钩、马车、铜镜、玉器和金银器具,在三号墓还出土三具人头骨,韩国中央大学分子生物学家们就是对这三具头骨进行DNA提取和分析。
根据这份引起极大争议研究报告,三例头骨检测结果为两男女,其中男女线粒体DNA都是D4,而且男性Y染色体为C3,文章认为这些基因类型常见于北亚蒙古人种,因此这两人无疑都属于蒙古人种。检测对象另个男性,才是该报告真正热点,因为报告宣称他不是蒙古人种,而属于印欧语高加索人种。这个结论依据是在该男性DNA中找到Y染色体R1a1和线粒体U2e1,报告称Y染色体R1a1和线粒体U2e1是常见于印欧人群基因类型,而且分析显示该男性DNA常染色体与印度高种姓人群最为相似,因此得出结论他不是东亚人,而属于高加索人种。为说明基因提取过程没有遭到污染,报告指出所有接触性工作都是亚洲人操作。报告还把古印欧语(Proto-Indo-European)人口迁徙扩散研究、古代骑马游牧文化传播研究,与高加索人种基因传播结合起来,论证Y染色体R1a1和线粒体U2e1确是印欧人基因特征。报告宣称,这是第次采取到匈奴时代印欧人父系R1a1和母系U2e1DNA,可能来自印度高种姓(所谓古雅利安人)或外贝加尔地区斯基泰人。报告最后还有句针对匈奴历史结论:“这个西部欧亚人出现在匈奴帝国显示匈奴人种族宽容(theracialtolerance)。”
Kim团队此研究新颖之处是在匈奴人中确认印欧人存在。不过,在此之前法国学者克里斯蒂娜·凯泽—特拉基(ChristineKeyser-Tracqu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