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兴趣不大,比如说,他没有读过《麦克白》。中学毕业之际,他曾寄希望于获得剑桥大学奖学金,但在面试中因考官问及《麦克白》而张口结舌、羞愤莫名。在伦敦闲年时光,有时充当临时垃圾搬运工,1967年,麦克尤恩终于进入苏塞克斯大学(TheUniversityofSussex),主修英语和法语。这所新兴大学是英国六七十年代面向平民子弟“平板玻璃大学”(plate-glassuniversities)代表。此时麦克尤恩成绩中下,少言寡语,瘦而矮,穿有增高垫皮鞋,戴厚厚眼镜。但是在大学最后年,他发展两项爱好:读弗洛伊德,写小说。
1970年获得英语文学学士学位后,恰逢东英吉利大学(TheUniversityofEastAnglia)课程改革,著名批评家马尔科姆·布雷德伯里(MalcolmBradbury)开设首期“创造性写作课程”(creativewritingcourse),学生无需提交毕业论文,只要交上定数量文学作品,合格者即可戴上硕士帽。这简直是量身度造绝佳机会,麦克尤恩即刻报名,并于1971年获得文学创作硕士学位。迄今为止,东英吉利大学创造性写作班最成功毕业生,依然是麦克尤恩,紧随其后是日裔英国作家石黑雄(KazuoIshiguru)。
恩师布雷德伯里直以麦克尤恩为傲,后来在写《现代英国小说:1878—2001》(TheModernBritishNovel,1878—2001,2001)时还专论过弟子作品。他敏锐地指出:“伊恩很吓人……不过,那不是故意要耸人听闻。他是从深处要倒出什东西来。你可以从他作品里看出条成熟曲线。……他需要通过书写青春期戏剧冲突来走向成熟。”Daoul,Phil.Post-ShockTraumatic:ProfileofIanMcEwan.TheGuardian(4Aug.1997),p.6.换言之,麦克尤恩早期创作,未尝不可以被理解为种心理宣泄需要。同时,这些用来缝制硕士学位帽早期作品,也是“影响焦虑”产物。21岁,他写得不少,读得更多,卡夫卡、托马斯·曼、战后美国小说。麦克尤恩承认,自己当时写每篇小说几乎都是个新实验,有时只是为满足“很琐碎修辞上野心”,比如写篇故事全部用现在进行时,比如小说结尾定要用“YES”这个词,比如对某个作家或者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