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东坡兄弟年二十岁左右,已经准备好去赶考之时,不可免事,婚姻问题也就来临。他们若是未婚晋京,并且考而中,必然有女儿长成之家托人向他们提亲。那时有求婚风俗。京都中有未婚之女富商都等待着考试出榜,向新得功名未婚举子提亲。所以科举考试举行季节,也是婚姻大事进行得活跃季节。在父母眼光看来,让儿子娶个本地姑娘,他们对姑娘家庭知根知底,自然好得多。按照当年风俗,青年婚姻向是由父母妥为安排,苏东坡年十八岁时,娶王弗小姐。王弗小姐那时十五岁,住家在青神,在眉山镇南约十五里,靠近河边。次年弟弟子由成家,年十六岁,妻子比他小两岁。当然算是早婚,但是并不足为奇。
在根本道理上看,早婚,当然并不定像苏氏兄弟那早,在选择与吸引合意配偶时,可以省去青年人好多时间浪费,和感情纷扰。在父母看来,年轻人若能把爱情恋爱早日解决,不妨碍正事,那最好。在中国,父母自然应当养儿媳妇,年轻男女无须乎晚婚。而且位小姐爱已经成为自己丈夫男人,和爱尚未成自己丈夫男人,还不是样?不过在拼命讲浪漫风流社会里,觉得婚前相爱更为惊奇可喜罢。无论如何,苏家兄弟婚后却很美满。但这并不是说由父母为儿女安排婚姻不会出毛病,也不是说这样婚姻大多都幸福。所有婚姻,任凭怎安排,都是赌博,都是茫茫大海上冒险。天下毕竟没有具有先见父母或星相家,能预知自己儿女婚姻结果,即便是完全听从他们安排也罢。在理想社会里,婚姻是以玩捉迷藏方式进行,未婚青年男女年龄在十八岁到二十五岁之间,虽然当地社会伦理和社会生活十分安定,但是幸福婚姻比例,也许还是样。男人,十八岁也罢,五十八岁也罢,几乎没有例外,在挑选配偶时,仍然是以自然所决定性优点为根据。他们仍然是力图做明智选择,这点就足以使现代婚姻不致完全堕落到动物交配。婚姻由父母安排长处是简单省事,容易成就,少废时间,选择自由大,范围广。所有婚姻,都是缔构于天上,进行于地上,完成于离开圣坛之后。
次子子由成婚之后,父子三人启程赴京。他们先要到省会成都,拜谒大官张方平,后来张方平对苏东坡几乎如同严父。为父仍然打算求得官半职。他现年四十七岁,但自上次科举名落孙山之后,直苦读不懈。在那段期间,他已经写部重要著作,论为政之道、战争与和平之理,显示出真知灼见,此著作应当使京都文人对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