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是“序”。当年对个作家而言,这确是最为难事,因为苏东坡是个名作家,必须写很多序。苏东坡若用“序”这个字,便是对祖先失去尊敬。于是他只好把他作品中所有“序”,都改称之为“引”。不称父母与祖父母名讳,在中国是很古老风俗,有时候十分麻烦。尤其父亲名字是很普通字时为甚。在中国最伟大史学家司马迁皇皇巨著中,们找不到个“谈”字,因为“谈”是他父亲名字。有个人名叫“赵谈”,司马迁竟擅自改为“赵通”。同样,后汉书作者范晔必须避开他父亲名字“泰”,所以今天们在他那百二十卷大作中找不到个“泰”字。诗人李翱父亲名“今”,于是此位诗人必须用个古字代替现代这个普通字“今”。这种禁忌是由禁写当朝皇帝名字禁忌而起。科举考试时,考生名字之中若有个字与当朝已驾崩皇帝名字相同,则被逐出考场。可是皇帝通常总是称年号或谥法,而不称名,所以就有不少考生忘记皇帝名字,而真被逐出考场。有时个皇帝也会在这方面犯禁忌,因为谁也不易随时记着十代祖先名字。次,个皇帝时没记清楚,在给座亭子起名字时用错字,忽然想起来犯禁忌,误用祖先之名。于是,刚为那个亭子颁赐名字,立刻又改换。
苏东坡父亲苏洵,天性沉默寡言,就其政治上抱负而言,他算是抑郁终身,不过在去世之前,他想追求文名与功名,是在他两个儿子身上出现。苏洵秉赋颖异,气质谨严,思想独立,性格古怪,自然不是与人易于相处人。直至今日,人人都知道他到二十七岁时,才发愤读书。大人常举这件事来鼓励年轻人,告以只要勤勉奋发,终会成功。当然,聪明孩子也许会推演出相反结论,那就是孩童之时不定非要专心向学。事实上,苏洵在童年并非没有读书作文学习机会,而似乎是,苏洵个性强烈,不服管教,必又痛恨那个时代正式教育方式。们都知道好多才气焕发孩子确是台此。若说他在童年时根本没读书写字作文章,恐非事实。他年轻之时,必然给程家有足够好印象,不然程家不会愿意把女儿嫁给他。另外,同样令人惊异是,他晚到二十七岁才发愤读书,而能文名大噪,文名不为才气纵横儿子文名所掩,这究属极不寻常之事。
大约他得长子之后,自己才态度严肃起来,追悔韶光虚掷,痛自鞭策。他看到自己哥哥,自己内兄,还有两个姐丈,都已科考成功,行将为官做吏,因而觉得含羞带愧,脸上无光。此等情事,即便平庸之才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