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迩谦虚道:“教授你谬赞,点小想法能给您这些学术界前辈提供灵感,感到很荣幸。”
王教授把论文拿给陈子迩,“你拿回去好好看看,觉得可以话,咱们就投稿,投国内最牛期刊,觉得建刊可能性很大,你这个大二学生肯定要创纪录。”
陈子迩问:“创纪录,什记录?”
“咱们中大交通专业,还没有大二学生就发A类顶级期刊先例,别说大二,就是本科生都没有,这个荣誉可不小。”王教授忘记刚刚争论,笑着解释道。
陈子迩倒没想过这个事,什A类期刊,到底多牛逼,多难投稿他也不太清楚。
民性格……有车开,谁愿意转向公交?”
王教授顿。
拥堵问题从大概念来说,就是总供、需问题,任何座世界级大城市交通需求绝对是大于供应,因为人多地少,所以你只能在供需中间去找细缝。
大容量公共交通可以尽量降低每个人对交通资源平均占有。陈子迩想法很有道理。可老百姓开车还是坐公交,你管?
陈子迩说很对,有汽车开,谁坐公交?
不过他看到,老教授还是把他名字写成第作者,这让他惶恐。
陈子迩说:“教授,这论文理论核心部分都是你完成,当第作者不合适呀。”
老教授说:“嗳,你不要说这个。现在很多研究生也是跟你个想法,认为论文核心是理论、是那些数学模型。不这理解,数学模型掌握人多去,但好想法,可不容易有,这个论文思想是你提出来,这第作者当然是你,做那点工作,办公室里哪个老师都能做,你不必过分谦虚,不要
而且再从城市交通角度来说,后世绝大多数城市公交系统也做太差,等个公交不知道要多久,路上又费时间,搞不好还挤要死,大多数时候你要到地点和站台还有距离。
在这种情况下,两下对比,谁都会选择自己开车,从这个角度说,跟素质其实关系不大,公交除价格,几乎毫无优势。
这是个世界性难题,陈子迩想所有办法、理念都是缓解,尽量提高点服务水平,要想根治,太难。
王教授也没再说什,有时候他自己想想,也觉得长路漫漫。但路再难总要有人去走。
他还是说起陈子迩论文,“你这个想法,后来仔细推演下逻辑,确实觉得们味追求大马路宽马路思想有问题,尤其你那个口号提好,不要为车修路,要为人修路,要以人为本,不能以车为本,和几个同行都讨论过,他们对你想法大加赞赏!”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