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愤不平过。可几年颠沛流离,终于让他依稀懂得孔子以及作为追随者自己等人人生意义。
但是,这与消极“命中注定”式感受,是截然不同。即便同样是“命中注定”,也是种明确认识到“不囿于某小国,某时代,而要为天下万代之木铎[14]”之使命、十分积极“命中注定”。
在匡地遭到,bao民围困时,孔子曾昂然说道:“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这话意思,现在子路也能够充分理解。老师那种无论身处何地也决不绝望、决不蔑视现实,在有限范围内追求尽善尽美大智慧,以及有意要垂范后世之举措含义,子路如今也终于懂得并予以首肯。
倒是绝顶聪明子贡,对孔子这种超越时代使命感少有领会,或许是因为他俗世之才太多,反倒妨碍他悟性吧。子路生性朴直,对老师感情单纯至极,故而能领会孔子之伟大。
就在这年年放浪漂泊间,子路也已年届五旬。虽难说已圭角尽没,其人格却到底也沉稳、厚重起来。此刻子路,已脱离早年落魄游侠狂妄,无论是其“万钟于何加焉”骨气,还是其炯炯有神坚定目光,皆隐隐然透出卓然家之神采。
十四
孔子第四次造访卫国时,应年轻卫侯和正卿孔叔圉之请求,推举子路在卫国效力。直到孔子时隔十多年再次受聘而回归鲁国时,子路也与他作别,依旧留在卫国。
近十年来,卫国由于南子夫人胡作非为,可谓是纷争不断。先是公叔戍想要排斥南子,不料反遭其谗言,落得个亡命鲁国下场。接着是卫灵公儿子,即太子蒯聩试图刺杀其后母南子,失败后逃亡晋国。而卫灵公就在这次太子缺位情况下死去。不得已,大臣们只能立亡命太子儿子、年纪尚幼辄继位。这便是卫出公。这时,亡命在外前太子蒯聩借助晋国之力潜入卫国西部,虎视眈眈,觊觎着卫侯之位,而现任卫侯出公将其阻挡在外。也就是说,父亲欲夺儿子之位,儿子则将其拒之门外。子路出仕卫国时,卫国就是这个状态。
子路工作就是作为“邑宰”,去为孔家治理蒲地。孔家是卫国名门望族,其地位至高,相当于季孙氏之于鲁国。族长孔叔圉是位久负盛名大夫。而蒲邑,正是先前受南子讥谗而亡命在外公叔戍旧领地,故而当地人对于驱逐主人z.府,怀有敌意,也不乏反叛之徒。那里原本就民风彪悍,子路以前追随孔子途经此地时,就曾经遭到过,bao民围攻。
赴任之前,子路前去拜访孔子。他跟老师叙述“邑多壮士,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