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希望,都怀着同个目标。但Б.还处于青春初期,他还较少经受过贫穷和痛苦;再者,他首先是个德国人,他执着、系统地追求自己目标,对自己力量有着完善认识,并几乎预知到自己将会有何作为——而此时他同伴已经三十岁,此时他已经累、疲倦,失去全部耐心,耗尽他最初健康体力,整整七年被迫为块面包在外省剧院和地主乐队里游荡。支撑他只有个永恒、不可动摇念头——最终摆脱恶劣处境,攒钱去彼得堡。但这个念头是晦暗、模糊不清;这是某种不可抗拒内心呼唤,随着岁月流逝,在叶菲莫夫本人眼中也丧失最初清晰感。当他来到彼得堡时,他已经几乎无意识地行事,只是依照这次旅行永恒愿望和思考某种永恒、古老习惯,几乎连自己也不知道他该在首都做什。他热情是某种惶然不安、易怒、阵发性东西,仿佛他自己想用这种热情欺骗自己,通过它来确信他身上最初力量、最初热度、最初灵感还没有枯竭。这种连续不断欣喜让冷静、有条不紊Б.大感惊讶;他眼花缭乱,敬祝继父是未来伟大音乐天才。他甚至无法另行想象自己同伴未来命运。但随即Б.睁开眼睛,彻底看透他。他清楚地看到,这全部阵发性、狂热和急躁——无非是回想起自己丧失天赋时无意识绝望;甚至,说到底,天赋本身,也许开始就完全没有那伟大,大多是盲目,是毫无理由自信,最初自满足和对自身天才连续不断想入非非,连续不断幻梦。“但是,”Б.说,“无法不对同伴奇怪天性感到惊讶。在面前真真切切发生着场惶然紧张意志和内心无力之间绝望而狂热斗争。这个不幸人整整七年只凭着对自己未来荣耀种种幻想获得满足,以致他根本没有注意他如何失去们艺术中最为原始东西,甚至丧失最基本做事机制。与此同时在他杂乱无章想象中,还刻不停地创造着最为庞大未来计划。他不仅想成为流天才,成为世界上最出色小提琴家之;他不仅已经认为自己是这样天才——他,还想成为位作曲家,尽管他全然不解对位法。但最让吃惊是,”Б.补充说,“在这个人身上,尽管完全无能,尽管对艺术技巧仅有最微不足道认识——却有着那样深刻、那样清晰,而且可以说是本能对艺术理解。他如此强烈地感受它,并且本身就理解它,以致如果他迷失在对自己意识中,不是把自己当成个深刻、出于本能艺术批评家,而是当成献身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