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坤在家里等候王海到来。
他已经从江薇打来电话里得知夏英杰面见书商
“如果顺利,可能在七月份。”
“那好,等着。”苏卫国说,“写完后你可以按名片上号码打电话与联系,看过稿子们再谈具体条件。如果可能,也可以把这种供求关系以合作形式固定下来。”
“靠写书活命,还不敢有这个自信。”夏英杰笑着说。
双方在饭庄门口道别。
上车后,江薇问:“感觉怎样?”
身后有个好教练。”
“也许。”夏英杰说,“但是现在关心是你经纪能力,万书稿还值几个铜板,就得靠贵人帮忙。”
苏卫国介绍自己作为经纪人业务实力。
当代中国,书商无疑属于先富起来那部分人,而苏卫国则是这个群体中较为成功员。他拥有两百多万元经济实力,关系网四通八达,出版界朋友遍布大江南北,强大发行网络可以渗透全国每座城市。他有自己信息收集程序,有自己编写人员,他可以和全国数千个书摊中任何个摊主取得联系。
夏英杰问:“在你看来,什是好书呢?”
“至少不像是个骗子。”夏英杰说,“如果与他合作比出版社更实惠,当然还是要多挣几个。万真发点小财,你江薇功不可没。”
“那又怎样?再请来吃顿?”
“自己人,还用得着这种俗套吗?”夏英杰故意这样说。
江薇开心地笑。
离开饭庄,她们立刻去国商大厦接王海。路上,夏英杰到邮局把信发,寄出文稿竞价报名费,又在家办公用品商店买两千张专用打印纸。
“是学法律,经商只是这几年事。”苏卫国先说明这点,然后接着说,“所谓好书,就是指既能赚钱又不触犯法规书。仔细分类,可以把读者分为政界人士、准文化人、闲散游民等诸多类型,盯住读者口袋投其所好。中国人都知道,读者口味与法律法规有时候是有冲突,作为书商两头都得罪不起,所以就得在这两者之间游戏。法律和读者都是第位,既要保住性命,又得赚取利润。”
夏英杰说:“z.府三令五申不许买卖书号,这对你们会有影响吗?”
苏卫国笑笑,说:“协作出版,这是中国特产,很大程度上成买卖书号种默契,在全国已是公开秘密。国家制定稿酬标准早已经过时,作者根本不要指望能从出版社捞到好处,出本书,作者不往里倒贴就不错。”
就这样,他们在饭桌上谈个多小时。
临别时,苏卫国问:“夏小姐,你这本书最快什时候能完稿?”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