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制药界和化学合成界顶尖成果两步法合成维生素C,堪称神般作品,但出生物界,知者寥寥。而同样做出顶尖工作比如陈景润,在中国人尽皆知,与其说是科学成就,不如说是《人民文学》和徐迟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成就。
陈景润关于哥德巴赫猜想工作完成于1973年,直到1978年,都没有在社会上引起丝毫波澜,直到《哥德巴赫猜想》文问世,夜之间,陈景润和哥德巴赫猜想名声就响彻大江南北。各地报纸、广播电台纷纷转载,党政军领导干部引领阅读……
然而,与陈景润做出相似贡献潘承洞和王元,却并没有收获多少社会声望。相对于陈景润证明1+2,潘承洞证明1+5,王元和潘承洞共同证明1+4在学术上并不逊色,按道理说,大家都没有最终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本应该是不相上下,但结果并不如此。
相比前人,杨锐更知道这种成果与声望不符情况,他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在意舆论和宣传,采访和新闻都没有断过。
辅酶Q10生产工艺问题,却是杨锐直不怎在意部分,没想到今天放出来,下子吸引众人注意力。
给委员会委员们留下深刻印象。
到晚饭时间,蒋同化匆匆返回,看到就是杨锐如鱼得水模样。
至于蒋同化本人,除几位来自卫生系统研究员和他打招呼以外,甚至都没有得到基本欢迎。
“杨锐又搞什?”蒋同化站到自己小圈子里,小声询问。
“杨锐对药品生产有套。”蒋同化师弟范成义没有靠近,就隔空听着,也是露出无可奈何表情。
蒋同化顿时感受到深刻威胁。
他对GMP委员会也是有野望,不希望看到杨锐这种意外因素出现。
作为半官僚化学者,蒋同化其实不怕
“比你还有套?”蒋同化问。
“人家有理论有实践。”范成义顿下,道:“刚才听他说,英国捷利康在全球建立辅酶Q10工厂,都是采用他设计标准。”
蒋同化讶然问:“真?”
“估计不会假,这种事问下就知道。捷利康在北京就有代表处,在国外规模也很大。”范成义啧啧有声,道:“以前就知道杨锐做辅酶Q10专利卖给英国人,没想到他弄出全套生产工艺。”
在互联网时代以前,信息流通从来都是缓慢。就是圈子相对较小科技界,也非常依赖各种会议和集会。当然,科技界和社会之间信息流畅就更是问题多多,价值顶尖成果不出名,或者是部分出名情况太多太多。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