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就此时来说,这还是件科研界大事,蔡教授等人不由分说拥簇着杨锐返回大使馆。
用锐利眼神看他眼,道:“华锐公司出面科学家,最大牌就是你,实验室也在国内,说香港有什意思?就是香港,也是中国,这件事不能耍小聪明,定要向组织上通报,至于组织上怎安排,是以华锐香港公司名义,还是以别什名义,这个要组织上来决定。”
“好吧。”杨锐想想这样似乎也确实是更安全,也就不再争辩。
反正,对他来说,PCR后续研究由谁来做并无所谓。这个东西看起来简单,可你要做成仪器,让它稳定可靠又准确,不是件简单事,弄不好做三五年都有可能。
在杨锐熟悉历史里,二代实时荧光定量PCR是95年才做出来,现在PCR技术虽然被杨锐提前两年左右开发出来,实用代PCR仪更是提前五年左右,但这并不代表二代PCR仪就定能提前五年做出来,毕竟,其他相关技术发展并没有提前,二代PCR仪所谓实时和定量需求,目前也没有那迫切。
而在此之前分支技术和中间技术,反正杨锐也不能做这多,有人愿意做,杨锐更是乐意之至。
比较起来,杨锐做出来PCR更像是硬件,其他原味或者杂味PCR,就等于是依托硬件APP,只要做出来就对杨锐有利。
杨锐通过达尔贝科,参与PCR技术后续开发是很自然事,至于说国内有其他想法——那也要有办法做出来。
只要杨锐不愿意,他有自信让任何人和国家PCR投资打水漂。
无非是又次科研竞争罢。
当然,最优可能,还是国内交给杨锐来做,毕竟是他与美国能源部合作,国内要想重新牵线搭桥,估计也没那个精力。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