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写论文都是篇篇写,“写三四篇”没问题是什鬼。
80年代中国
蔡教授看看四周,笑,说道:“申请上百万国家经费可不容易。”
“有人帮忙话,也不会太难,而且,先期可以先做钾通道项目。”杨锐隐晦说出自己想法,他不想要共建实验室,他要自己实验室,只要人帮手。
满屋子就没有个笨蛋,都能听出来。
蔡教授倒无所谓,本来就是双向选择,他笑笑道:“申请国家预算可是很麻烦,最有可能还是批准机时。”
“等离子共振需要专门应用计算机和专门软件,想机时恐怕不行。”
开那本厚令人发指,封面花花绿绿,内容让人想吐《基因组学》时候,都不得不背诵杨锐研究内容,那格调提升不言而喻。
蔡教授不知道杨锐野心这大,只是讶然看他眼,道:“建立蛋白质数据库是很费钱。”
“只是长期规划而已,前期还是研究蛋白间相互作用。”杨锐想下,道:“们可以从表面等离子共振开始做起。”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需要应用计算机,而这个特质显然吸引最多人注意,杨锐也就从这方面下手。
使用计算机技术,在80年代是明显用钱换论文行径,因为包括美国在内,此时大部分学校和机构都缺少应用计算机。
“哦?”
“关于等离子共振实验,可以回去以后就写几篇论文发表出去,然后再申请话,几率会大不少吧。”
“那当然,不过,你要写几篇?”蔡教授显然对杨锐给出单位有点疑惑。
杨锐迅速在脑海中回放遍,道:“可以把正在做实验改下,把蛋白质检测部分拿出来,写三四篇没问题。”
这下不止是蔡教授,在座诸人都有点无语。
不管是小型机还是大型机,就现在运算速度,个月做不几个实验,使用和保养都麻烦,如加州伯克利分校,或者常青藤流大学,倒是想买就能买,但在北大清华,那还是相当稀罕。
另外,全英文界面计算机也阻止它普及。
要懂点英文,还要所在学校和机构条件不错,最后要自己项目有价值,最后最后还要能申请到机时,种种条件叠加下来,让在场教授和副教授们也觉得计算机新鲜。
蔡教授则是属于不觉得新鲜人,微微皱眉,道:“计算机预算,咱们系批不出来。你能用华锐实验室计算机?”
“可以借用两个月时间,但不能直借用,可以申请个国家级项目,用项目经费购买。”杨锐不想让华锐实验室和北大实验室有太多交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