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茂自己反而
黄茂也处于激动当中,迅速从顶柜找出几个箱子,然后翻出实验记录,交给杨锐。
他实验记录非常详细,这也是杨锐要求,或者说是经验。
放在20年后,外国实验室都通行视频实验记录,目就是事无巨细将实验记录下来。
刚刚做完实验人,对实验过程会记忆非常清晰,但是等到几个星期,几个月,或者几年后,记忆消退也是非常厉害。
到最后,记性好研究院,也许记得实验主要步骤或者次要步骤,但是,实验用仪器是哪家?实验用化学试剂是哪家?100个人里有100个人想不起来。
子霉。
比较而言,shaker基因容易在外部观察到,而黄茂观察到电导增加,却是容易最容易在仪器上观测到现象。
因为在做就是钾离子通道,观测钾离子电导率也是应有之意,slo1通道更是特别,它基因表现是电导率增加10倍。
如此来,就算仪器精确度不高,个数量级变化,还是很容易被注意到。
“给看下实验记录。”杨锐心情还是有点小激动。通过突变基因方式确定钾离子通道,重点就是确认突变基因表象。
这些细节个两个没什关系,整个实验下来就多,如果是延续几年长期实验,重新验证或者重新比较时候,难不成再将实验做遍?
就是重新做遍,不同公司提供化学试剂也是不同,结果出现偏差,又算是谁。
落在钾通道实验中,杨锐首先就得确定,电导率出现异常情况下,实验条件没有巨大改变。
好在slo通道电导改变非常剧烈,10倍变化,基本是外界很难影响到,这让审核工作变相对轻松。
杨锐从头到尾审查时候,涂宪等人已经开始恭喜黄茂。
若是用语言来描述话,这是个非常简单地过程:诱导基因A突变,发现生物体产生B变化,于是很自然确定,基因A功能是使B不变化。
比如说,shaker基因突变,果蝇腿抖,于是确定,shaker基因功能是让果蝇腿不抖。
做到这步,其实就是篇很不错论文,但也不定能上《自然》。
要确定上《自然》话,就要不断重复诱导过程,然后确定为什抖腿和腿不抖,最终证明是电压问题,再加上篇通顺文章,这基本就是《自然》好论文。当然,如果要上《科学》话,内容什得且不论,行文必须得有点文艺范……
作为自然科学界文青,《科学》逼退发际线,连起来能绕地球七周半!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