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茂却没有杨锐这
“这下子,理查德就算是知道吧。”黄茂看着胥岸青离开背影,问:“这个学生你认识吗?要不然,去给他说说,先不要给理查德报告,拖延几天算几天。”
“用不着,理查德本来就是知道。”杨锐略作考虑,说道:“国内实验室水平,最多也就是咱们学校这种,理查德新建实验室也不可能超过多少,研究员也是样,除理查德自己,他也只能从国内找研究员,进度不可能比们快。”
杨锐还是颇有信心,他信心方面来自于自己,他脑海中资料和论文,能够让实验少走无数弯路,而另方面,杨锐信心来自于黄茂。虽然黄茂本人没有意识到,但能成功成长为院士级人物,那他在科研方面定是有过人之处。
黄茂现在还没有用高不可攀事实证明自己实力,但他已经完成系统学习和基本积累,正常来说,现在他已经具备在实验室里爆发基础。区别只在于是两三年后,论资排辈且积累更多,然后在学校实验室里爆发,还是现在就在杨锐实验室里爆发。
最重要是,黄茂当年研究方向,就包括钾通道相关,对名研究员来说,研究方向固然有阴差阳错情况,但要是到四五十岁功成名就,仍然做这方面研究,那就定在这个方向有优势或者兴趣。
作为研究,它本身应当是人类所不知道范畴,既不知道它面貌,也不知道研究它需要什知识,是否需要极强数学水平?是否需要全面化学基础?是否需要流体学或者电磁学方面储备?研究之前,谁也说不上,尤其是在生物体系内,擅长数学大牛,擅长化学大牛,擅长物理大牛层出不穷,无数研究员既要拼实力,也要拼运气,同样研究,解读方向不同,结果也可能全然不同。
譬如DNA双螺旋结构这个诺贝尔奖发现,它是沃森和克里克通过DNA晶体X射线衍射照片,分析得到螺旋参数,没有相应物理和数学基础,再牛犇也玩不转它。
而以马后炮观点来看,黄茂在钾通道相关问题上,显然具有正确解题姿势,说不定还有灵感类玄学加成。
杨锐觉得,自己配合黄茂,再加上几十万美元构建起来实验室,这样组合对付理查德还是有把握。
理查德虽然是加州大学牛人,但也就仅止于牛,他比唐集中这样北大牛人牛处在于身处知识中心地带,有信息优势和物质优势。放在30年后中国,像是理查德这样教授再来北大,也就是名普普通通访问学者,断然不会得到如今院士级礼遇。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