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着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下去,自然而然就是基因组学和人体基因组计划。
这就是又得名又得利节奏。
参与基因组学建立,那是何等傲娇!这门学说是参与创立啊,就全世界范围来说,能够创立新学说数量太有限,单独生物学就更少。
人体基因组更不用说,20世纪末生物学盛宴,有份参与,履历上都闪着金光。
这样机会,即使重生,也就是这次,可以说,直到30年后,人体基因组计划仍然如明珠般闪耀。
术界,或者说,是大多数国家学术界,推崇学术研究都是理论性,比如陈春先身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四大金刚,他做最后项学术工作是造台托卡马克六号,这是用来做受控核聚变装置,用某位科学家话来说,托卡马克有什用?150年以内都是没用。
但就是这种没用,让陈春先研究价值大大提高,因为超前啊。
不过,还是比不上霍金黑洞研究,那东西至少1500年内没用。
杨锐正在准备功能基因组相比以前,那是相当理论和学术,功能基因组至少20年内没啥实际用途,事实上,如果以80年代眼光来看,功能基因组50年内都没有什实际用途,而之所以这快就找到用途,其实是因为投入超乎想象。
美国大牛汤姆斯86年提出基因组学,诺贝尔得主杜尔贝克当年又在科学杂志撰文称,应该从整体上研究和分析人体基因组,于是,美国人在87年投入1.6亿美元,到90年启动人体基因组计划,经费飙升至30亿美元,接着是英法德日中陆续参与,光是超级计算机就花不知多少钱。独立于公益项目之外塞雷拉基因公司,甚至为此专门购买当时世界第三大超级计算机。
杨锐前世在实验室工作,既接触也参与过同类型研究,不过,他当年能插手,都是别人玩烂题材,和现在白纸片,是不能相提并论。
本接本扫着期刊,杨锐注意力也越来越集中,表情却是越来越开心。
钟志文看那叫个别扭:你说你要是看杂志看合不拢嘴,那是乐,你看期刊高兴个什劲啊,难道看着
杜尔贝尔劝说开展人体基因组计划说辞,是攻克癌症。而为攻克癌症,人类愿意拿出经费,远超生物学家想象。
事实上,自90年代以后抗癌药品,大都是就基因层面来开展研究,人体基因组计划,也因此获得部分回报。
但在此之前,谁都无法料到这样结果。
即使是汤姆斯和杜尔贝克也无法先知先觉。
杨锐可以。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