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教授在电话另头理所当然“哦”声,笑道:“放弃有点可惜,也不奇怪。最近这两年,砍掉项目太多,辅酶Q10也不是关乎国计民生重要药物。”
“那您说,如果中科大或者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重启该项目,多久能看到成果?”
“们学校是不会做这个项目。”余教授爽朗声音传来,笑着说:“们院当前目标是跟踪国际最新基础性研究,比如生物大分子、干细胞、基因功能组等等,辅酶Q10生产是应用性质,即使有国家拨款,也不定能抽出人手来。”
“那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重启项目,您认为多久能做出来。”
“这个不好说哦。”
“余教授,中科大也不能通过茄尼醇来化学合成辅酶Q10吗?”海处长握着电话,手上冒汗。
电话声音有些失真,但却清晰说:“们院在这方面没有专门研究,但就所知,国内没有工厂化这项技术先例。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好像有做类似项目,你可以打听下。”
“打过电话,他们已经放弃该项目。”海处长捏紧电话,心里怪怪。
连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都没有做出来项目,竟然被杨锐给做出来,要不是有西捷工厂先例,他肯定会当是遇到骗子。
但如果不是骗子,这个技术就太厉害,怪不得捷利康轻轻松松就同意降股,而且不像是上次那样,要求技术转让。
“余教授,咱们这熟,您就给分析下,也好知道怎做决定。”海处长说着小话,他虽然掌管着全国原料药和精制化学品销售,手底下也就是四个科室,二十几号人,其中个能做研究都没有,每逢遇到这种事,他都是找相熟教授来询问。
余教授也愿意与海处长保持互惠互利关系,沉吟片刻,说:“不能替人家做分析,就猜测下啊,假如这个技术重启,能不能研究出
看来,他们是明知道技术价值太高,干脆就没有讨论技术转让问题。
或许,是希望工厂投产以后,从里面偷师?
海处长被自己念头给逗笑,转念又觉得骄傲,外国人从中国偷师,这种故事,国内杂志和报纸倒是喜欢写,可只有身在专业领域人才知道,现在中国和外国,差距有多大。
整整10年蹉跎,带来落后可不仅仅是十年,应该是二十年、三十年,同样是生物技术领域,中国技术仍然停留在,或者说,中国技术最高峰就停留在人工合成胰岛素项。
然而,60年代人工合成胰岛素到80年代,早就不是稀罕东西,可在国内,能复制这实验人都不多。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