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摇摇头叹道:“尧舜之时,在街衢要道口,树立‘诽谤之木’,[《史记·孝文本纪》:‘古之治天下,朝有进善之旌,诽谤之木,所以通治者而来谏者。’]用来倾听民意。人有不满,都可以刻字于其上。到今世,却有‘腹诽’之罪,唉……”
成信带着小儿,共骑马,出扶风城。
他想那盗马贼有汗血马,身手又快,不敢轻忽,不停挥鞭打马,向南疾奔。很快到湋河,左右看看,并没看到伏兵踪影。不由得暗叫可惜:这里果然是伏击好去处,上千兵马藏在密林山凹里,却丝毫不露行迹,若不是计谋泄露,那盗马贼定然逃不掉。
他心里想着,马却丝毫不减速,飞快奔上石桥,驶过南岸,继续疾奔,又行七八里,到午井亭。
这时已是黄昏,夕阳如金,秋风寂寂,亭子空落落立在路边,远近看不到个人影,更见不到伏兵。
诸侯王又剩多少?西周天子则没有如此杀伐独断之权。”
“难怪这支竹简上,孔子会说这样大逆不道话。看来大逆不道不是孔子,而是后世帝王。”
“孔子在世之时,周室早已衰微,天下纷乱,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亡者不可胜数,天子更是有名无实。孔子忧患世乱,生奔走,希望能拨乱反正,还天下太平。他深知天下不可无主,但更不可有,bao君,所谓‘苛政猛于虎’。因此才推崇上古王道,警醒世人。”
“今天谁还敢说这种话?难怪窦太后厌恶儒学,要烧孔壁《论语》。她这样做,反倒是帮儒家,当今天子如果见孔子竟然说过这种话,怎可能大兴儒学?”
“当今之儒早已不是当年之儒,今天儒生,见这句话,怎肯让天子听到见到?恐怕自己早就先悄悄烧掉。”司马迁长叹声。
成信心里纳闷:这里毫无遮挡,望无余,不知道人马藏在哪里?
“难怪现在所传各种《论语》参差不齐,恐怕各家都争着在删除这种语句。”
“从这支残简来看,帛书上那句‘高陵上,文学燔’所言应当是真。”
柳夫人直在旁默听,这时插话道:“据张氏说,她公公长陵圆郎当年见到七八只箱子,不知道里面共有多少卷古书?恐怕不止是孔壁《论语》被焚。”
司马迁不由得又长叹声:“谁能料到,当朝也有焚书之事?而且做得如此隐秘?”
柳夫人也轻叹声:“这件事看似出乎意料,其实在情理之中,人都爱听好话,厌恶坏话,听到对自己不利话,当然是深恶痛绝,恨不得堵住别人嘴巴,何况是天子?手掌全天下人生杀予夺威权,怎可能容忍有人公然违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