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赛听,也不由得不惊叹,
诸国,都用大宋铜钱,虽然朝廷严禁铜钱外流,每年仍有大量铜钱流向外国。因此,大宋常年处于“钱荒”之困。
至于四川铁钱,比铜钱几乎要重倍,贯铁钱有七八斤重,超过五贯钱,人背起来就十分沉重,携带更加不便,到外路州也不能使用。为免除铁钱过重之患,蜀地商人自行创制出种纸钱,名叫“交子”。起初,交子只在几十户巨商之间流通兑换,用来代替铁钱。后来由于出现弄假、拒付等纠纷,便由官府收管印发。但交子始终只在四川流通,后来才扩延到陕西。
陕西官府在偿还粮草入中商人时,为缓解钱荒和钱重,便印制“便钱公据”,张纸据,标明钱数,盖上官府印信和防伪暗图,不但轻便,而且节省铜钱。入中商人领到便钱公据,到京城汴梁就可以兑换银钱或货物。
为扩大茶盐钞引出售量,朝廷又推新法,陕西便钱公据只能去榷货务兑换茶、盐、矾、香料等钞引。
许多入中商人,领到便钱公据后,怕途程劳顿,二怕京城手续繁杂,不愿去京城兑换,便在陕西低价出售。京城交引铺看中其中差价极大,有近倍之利,便去陕西收买便钱公据,回京城到榷货务兑换茶盐钞引,再转卖给茶盐商人。这样便有两道利润。周长清等京城大交引商从事这项交易已经多年,冯赛没想到汪石竟也用这个法子得到盐钞茶引。
“今天又去榷货务请买钞引,顺嘴问句汪石,其中位书手记得,说去年十月底,汪石带着些便钱公据,去榷货务兑换过盐钞茶引。量还不少,有近十万贯。”
“十万贯?据孙献所言,左藏库飞走那库钱,数目也是十万贯。”
“难道其中有关联?汪石看着出身穷寒,却有那多本钱,他这本钱来路十分可疑。不过,他带去便钱公据面额虽然是十万贯,但去陕西收买,应该和们样,半价就能买到。这算,他本钱应该是五万贯左右。”
“他兑换到十万贯交引,又用盐钞茶引去换粮和绢?”
“嗯。时机正好。十月方腊虽然已经起事,但当时朝廷上下只视为小群流寇,并没有当作大事。粮价、绢价也都还没涨。市面上粮食石才贯多钱,去粮商手中批买粮食,最多九百文。汪石若是用盐钞茶引换粮绢,价格更低些。他定是瞅准这时机,换到粮绢,囤起来坐等涨价。才个多月,翻年到正月,粮绢价格都翻两三倍。他虽然让五十文利,其实仍赚两三倍,更得救助粮荒、绢荒美誉。这汪石年纪轻轻,竟有此等眼力、胆识、气魄,若是行正路,是天下难得大才。”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