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怎说,这是封为太子争取重要权益、占据道德大义奏疏。自己拒绝它,确实是很现实选择,但从道义上说不过去。
想至此处,谢学士真想大骂句,道德绑架真是件令人厌恶事情!
在另边,方应物虽然表面镇静自若,但其实心里也很紧张,以谢迁明哲保身品性,应该不敢答应自己联署罢?
如果谢迁真是敢搏命行险刚直之人,当年也不会看着父亲坐牢而坐视不理,这几年也不会放不下身段脸皮和自己死磕。
但方应物也知道,自己这样做算是豪赌,这谢迁要是真敢答应自己联署,那自己就彻底傻眼……如果不是被谢迁挤对得下不来台,他也不会这般冒险。
沉沦翰苑著书立说,还是归隐东山采菊花,将来再说。
这种时候还能冒出方应物这样仍然激进人,还真有点异数。所以在众人眼里,方应物上这份奏疏,虽然正气凛然、节义高重,其实完全得不偿失,简直不可理喻,直臣诤谏也要有限度!
想来想去,也只能理解为方应物利令智昏,想刷声望想疯。或者是方应物年少冲动,受不得刺激,被谢学士挤对几句,就脸红脖子粗地炸毛。
“方应物还是太年轻啊,谢学士三十余岁便荣登东宫讲官已经够年轻,方应物比他还年轻,年轻人之间就是容易激出火花……”众人心里几乎是同时想道。
对政治形势稍有解人都能判断出,方应物上这份奏疏后,只怕要和他爹似,直接去边荒州县吃沙子,说不定还会来个榆林二次游。
所以方应物说话也是收着点说,没有说出“想必以谢前辈高洁人品,不会拒绝晚辈请求”这种话。就怕说得太过,反而物极必反刺激谢迁答应。
谢迁足足沉默片刻,知道不便亲自答话,便抬起头张望四周,意图暗示别人来帮腔
至于谢迁,大概想是“要上赶紧上,不上是小狗”,只不过开始讲究体面含蓄,不想表现出打落水狗模样,没有真如此出声冷嘲热讽。
方应物将众人神情看在眼底,冷冷笑,突然转向谢迁,将奏疏文稿对着谢迁挥挥,“刚才受到谢前辈教诲,晚辈深感羞愧,决心做件实事。但人微言轻,敢请谢前辈同联名如何?”
谢迁愕然望着方应物,时间竟然失语。别说谢迁,就连周围其他人此时也好像受惊吓。
等回过神来,谢学士死死盯着方应物,眼睛里愤怒得要冒出火来把方应物烧死。方应物自己作死,还想拉着自己起同归于尽不成?
很珍惜自己谢学士当然不肯答应方应物,谁愿意陪着方应物起去死?但如果拒绝,又该怎向别人解释?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