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老庆云侯说此子在南城当僧人。汪太监使人去打探,但南城寺庙数十,实在需要功夫,时半会还是难找;
直到第三次,去东厂时,老庆云侯说出此子在城南报国寺当僧人,所以那时汪太监才会闯进东厂与在下密谈。然后在下就不清楚,最终汪太监究竟有没有找到人,在下无所知。”
你这黄毛小儿就装纯罢,怎可能找不到人?刘棉花心里对方应物吐槽句,然后向天子行礼,表示自己已经问完话,下面不该是自己所能决断。
不过方应物还在啰嗦,很垂头丧气地说:“不承想,却被有心人看作是交结内宦、图谋不轨,在下不想借此挟恩居功,也不想被视为妄言鬼神、妖言惑众,只能闭口不言、蒙受不白之冤。”
话说到这里,别人都没法开口,只能任由方应物在这里继续忽悠,不管他说是真是假。说实在,在官面上有时候真假并不重要……
方应物神色很是苦恼,仿佛陷入深深回忆中:“老庆云侯说几句关于小儿子下落话……其实在下当时惊疑不定,又身陷囹圄,也无法确认此事。但是在被托梦时有梦呓,让西厂牢子听见,又禀报给厂督。
所以汪太监才会亲自进牢见,又因涉及内宫事,暂时不便为人知晓。所以汪太监屏退左右,只与密谈,倒叫有心人看在眼里误会。”
这仿佛很说得通,也能自圆其说……众人心里自有杆秤,以那汪直好动多事风格,遇到这种事情,不去搀乎下是不可能。
至于结果不用细想也知道,自然是皆大欢喜,不然那太后为什下懿旨准备奖赏方应物?
肯定是有好消息,大概那汪直找到人,最起码也是确定下落,然后周太后这个农家出身小老太心情激动,便很不规范下旨要奖赏方应物,没想到凑巧碰上目前这个状况。
方应物还在像个碎嘴婆子样絮絮叨叨:“圣上对太后是孝,太后对幼弟是悌,为人臣者怎能不成全孝悌之心?但在下是坐牢之人,即便被托梦,但真是点办法也没有,也没法出牢去寻找。
与此同时,汪太监定要见并问起这事,除告诉他并让他去搜寻,还能有什法子?难道该将这消息藏在心里,等待机会当成立功筹码?那样未免太过于自私……”
暂时充当主审官刘棉花顺应光大人民群众心声,粗,bao打断方应物自表扬趋势,“对错是非,自有圣裁!你且细细将过程说来!”
方应物便细说道:“老庆云侯先后托梦三次,所以汪太监才会屡屡与密谈。第次说他这小儿子人在南城。这可难找,汪太监也觉得像是大海捞针;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