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清之回头看眼,“礼部左侍郎兼掌院学士谦斋公。”
谦斋公是谁?方应物依旧茫然,明代这字、号、地名乱用称呼太坑爹,他哪有本事能把所有名人字号全部记住?杨廷和这个级别,可能还有点印象,再差点就难说。
“谦斋公旁边那个呢?”方应物只好又低声下气地问,参与群聊父亲已经因为被他屡屡打断而有点不耐烦。
方清之旁边杨廷和侧过头,主动答道:“贤侄对见识大人物有兴趣?那是少詹事、东宫讲官洛阳公。”
方应物擦擦汗,总算听懂,这个洛阳公就是刘健嘛,刘健是洛阳公,用地名称呼起来自然就是刘洛阳或者洛阳公。上辈子搞研究看材料时,洛阳公这个称呼实在有点怪怪,所以印象深刻。
被默认要留在翰林院,而且才华高到大家并不排斥他。
父亲站在人群里谈话,方应物插不上嘴也没资格插嘴,唯用处就是供别人很稀奇地看眼。百无聊赖之下,方应物东张西望,再次环顾大堂。
他忽然发现,翰林公宴并不是其他酒宴那样酒酣耳热哄闹氛围,倒有点像上辈子电视里看到过“趴体”。
众君子三五成群,或立或坐,闲谈交际为主,有围观字画观赏,有摇头晃脑品鉴诗词,也有谈经论典,菜肴美酒都只是点缀而已。
又细细观察,方应物发现个有趣现象,这人群划分貌似也不是随意区分,隐隐然形成几个不同圈子,只是不知道这里面规矩有什讲究。
方应物当然不会蠢到再问詹事府少詹事怎跑到翰林院来参加公宴,詹事府本来就是翰林院关联衙门。
翰林院毕竟品级太低,翰林们到五品就升不上去,常常要挂靠到詹事府去熬级别。所以东宫詹事府*员和翰林院视为体,都是内廷词林官。
话说回来,这刘健是
第个圈子仿佛年纪最大,刘棉花就在里面,另外还有两个比刘棉花还要老老头子。
虽然都不穿官服,但从岁数和刘棉花稍显下首站位看,可以判断这两个老头子大概就是首辅万安和次辅刘珝。
两人再加上刘棉花刘吉,就形成内阁三巨头圈子,俗称纸糊三阁老……周围几个捧场估计不是门生就是故旧。
看过第个圈子,再看第二个圈子,气场似乎也很足。但里面没个方应物认识,不像第个圈子还有刘棉花当坐标,所以判断起来无从谈起。
不过从几个核心人物派头看,这些人肯定都是大人物,至少也是名人。方应物好奇心快突破天际,忍不住又扯扯父亲袖子,偷偷指着第二个圈子里站在最中心老人低声问道:“此公为谁?”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