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来万言中,传出去后就会显得他目光如炬、慧眼识人、奖掖后进。即便将来方应物碌碌无为,他也不损失什,那时谁还会记得他这句话。
可现在花厅内没有旁人,这话说与谁人听?汪知县只好把这句话收在肚子里。
方应物察言观色,知道自己对答不错,又想起昨天送份“诗词”大礼,暗中揣测如今时机应该成熟。
他仔细斟酌着对汪知县道:“老父母上任时日虽不过岁半,但德行已显,桑梓有福,可惜舆论忽视,没有传扬。小民名分不彰,人微言轻,心中甚憾。”
汪知县又看看方应物,稍加思索便懂内含意思——懂你心思,也想帮你扬名,但人微言轻没办法。所以你给个秀才功名,助进入名流圈子,而为报答你,全力帮你在本地士绅里鼓吹。
遍。”
汪知县又问:“那你治何经典?”
通常四书五经并称,但对有志于科举读书人而言,四书和五经又有点不同。
四书是必修课,五经则是选修课,只要专攻经就可以,正所谓辛苦遭逢起经。到考试,四书是必答题,而五经则是选答题。
故而汪知县才有此问,问就是方应物专攻哪经。方应物如实答道:“治《春秋》。”
汪知县忍不住先暗暗称奇番,此人虽然只是个少年人,但从昨日到今日表现看,十分老练机敏,可堪使用。说话也是含而不露,十分舒服,没有那种突兀感,莫非这就是传说中早慧之人?
却说通过年多治政,读半辈子书汪知县深刻领会到个现实经验:舆论出自于学校,名望来自于士绅。
地方官想出名声,没有几个属于当地自己人帮忙鼓吹是不行。但他作为知县,自有官府体统,又是外来户,不可能跑去对不交心本地士子说“本官请求你们帮忙多
汪知县颇为意外,奇道:“据本官所知,五经之中《春秋》字数最多,故而治《春秋》者甚少,你因何如此?”
怎会晓得另个方应物为何会选春秋?方应物心里嘀咕,但知县垂询,不能不答,编也要编出个像样理由。
他脑中突然闪现过上辈子看过篇研究文献,里面有几句话印象很深刻,当即复述出来答道:“凡夫学习圣人经义,难免有些失之空疏,可用春秋实事补之!”
“此言大为精妙!”汪知县鼓掌喝彩。他是进士出身,学术上自有心得,此时甚至隐隐有醍醐灌顶顿悟感觉。
汪知县微微呆呆,随后猛然惊省,连连感叹,这少年果然是个不寻常人物,今后真说不定会有大成就。如果此时周围还有别人,汪知县肯定要当众赞声“此子非池中物也”。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