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莱曾把地狱描绘成是伦敦,“人们纷纷堕落,脏乱狭小不堪”。而雪莱显然悲观,相反地,英国颓废主义代表劳伦斯在这方面显得并不颓废,在《伊特拉斯坎人住所》里说“死人住所特别大特别美”,这又让人难以决断死人到底待在什样地方。在西方哲人眼里,坟墓却总是个好地方,好像坟墓就是家,所以不知西方哲人内人会不会“爱上个不回坟墓人”。
想想,科技发展飞速,公元前二○○○年人类美好设想在公元二○○○年前肯定都已经实现——不,只有条,在《基尔加姆史诗》里,乌特拿比希蒂姆说:“没有永恒事物,们能否建幢永不倾圮房屋?”很遗憾要告诉乌氏,不能,不仅不能,而且现在们房屋还没你们牢固,别说什经受地震,甚至在不地震时都能莫名其妙地塌。
卢梭在《新爱洛绮丝》中说:“谁要是目标面对死亡无所畏惧,他便是撒谎。”完,这年头撒谎人太多,许多人都说“不怕死”,也许死来临时,就“怕死”。
埃斯库罗斯在《尼俄伯》中说:“唯独死神不喜欢礼品,无论奠酒还是献祭都毫无助益,他没有祭坛,也听不见颂歌。”纳闷为什现在有些当官还没当死神好,不过话又说回来,悲剧大师埃氏没写清楚,万死神喜欢女人,那真是个大悲剧。
Z.赫尔伯特在《卡吉达先生思索地狱》中说:“地狱最底层,与流行说法相反,这里既未住着,bao君,也没有弑母者,甚至也不是那些追求别人身体人居住。它是艺术家避难所。”其实,许多艺术家确很配住进“流行说法”中最后层,就冲着最后条,同文中:“撒旦也资助艺术,他为艺术家提供安宁环境、美味佳肴和与地狱完全隔绝生活。”如果是个真正艺术家,就下地狱去找撒旦。
莎士比亚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说:“就这样在吻中死去。”这个意境很符合麦柯尔·开宁剧本《死吻》。最近在本地摊杂志上读到篇题为《新婚夜,新郎吻死新娘》奇文,看来这年头接吻还需要理性,狂吻之余还不要忘两个鼻孔也能进气,不要闲置不用,辜负上帝精心设计。
阿尔维莱兹在《野性上帝》里写伦敦警署能鉴别投河z.sha人是死于负债还是殉情,因为殉情者会为解救自己而死死抓住桥墩,手指破裂不堪。相反,负债者像块水泥板样直沉下去,毫无后悔之意。可见殉情也是时冲动,最后想通感情这东西可有可无,不像钱,非有不可,你无须对感情认真,而债主会为你欠他钱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