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因此国家“彬彬然见礼让之行焉,足知彼土富强之基之非苟然也”[36]。英国文明和富强基础,不是船坚炮利,也不是工厂发达,而是议会制度。
保守派*员刘锡鸿出国前极力赞美中国“天下为家,政令统于尊”,认为中国政治最好地方是权力定于尊,这样政权稳定,国家有秩序,而西方政治是团混乱。然而他亲自到英国议政院旁听,看到“官绅士庶各出所见以议时政,辩论之久常自昼达夜、自夜达旦,务适于理、当于事而后已”。“每年度支出入,并列细数普示绅民,稍有虚滥,则人共诘驳之,……众耳众目,故人不敢欺;公用公销,故人不忍欺”。也就是说,议员们各抒己见,辩论经常从早到晚,定要辩清楚为止。每年财政收入与支出,都要详细公开,稍有不准确地方,就会引起人们质疑。切都在阳光之下,所以不敢欺骗公众。因此他不觉称赞说:“盖合众论以择其长,斯美无不备;顺众志以行以令,斯力无不殚也。”[37]说这种体制能集合智慧,也能顺民心,让百姓心情舒畅,愿意为国尽力。言下之意,当时中国做不到这点。
知识分子理想中“三代制度”中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制度,中国知识分子说,三代教育是普及,各个阶层都有受教育权利。比如朱熹关于三代时期教育制度描述:
三代之隆其法浸备,然后王宫国都以及闾巷莫不有学。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及其十有五年,则自天子之元子、众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嫡子,与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
三代时候,各方面政策都很完备,比如从王室、首都到普通社区都有学校。孩子长到8岁,不论王公之子,还是普通百姓孩子,都能入学,学习礼仪、书写、数学等。等到15岁,则各阶层成绩好孩子,都能进大学,学习修身和治天下。
然而到西方,薛福成等人发现,西方学校居然存在着个从小学到大学完整教育体系,可以全民免费入学,教育高度普及。这岂不正是中国人“三代”理想吗?
刘锡鸿也对英国教育制度钦佩不已。他在英国伦敦各处参观,见到英国义务教育普及,穷人也能上学,国家甚至供给低收入家庭子女衣服和餐食,“贫而无力就学者,则收之以义塾焉,……供其衣服、饮啖”。而且学生素质很高,很有礼貌,“塾中子弟,言语有时,趋步有方,饮食行立有班行,虽街市邀游,不得逾越尺寸”。图书馆“各国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